首页
> 国资监管 > 考核分配
江苏交控: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发布日期:2022-04-21 浏览次数: 字体:[ ]

江苏交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国企改革决策部署,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矛盾问题,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取得实效,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国内领先的万亿综合交通产业集团和世界一流企业注入活力之源。

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使企业员工“能进能出”

一是规范引进员工。建立市场化用工机制,研究出台《人才招聘工作管理办法》和《市场化用工指导意见》,规范人才招聘流程,拓宽人才招聘渠道。围绕“十四五”期间人才招引“4-3-2”目标,高效落实引才计划。2021年,全集团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等形式公开招聘新员工597人,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二是丰富用工模式。积极探索建立方式多元、机制灵活的用工模式,鼓励基层单位结合实际,对临时性、辅助性工作,灵活采用劳务派遣、社会合作等用工形式,有效控制人工成本。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用人理念,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咨询、业务委托、交流挂职等方式,柔性引入外部才智。三是畅通流动渠道。建立人力资源共享机制,对新建或扩建项目需增加用工的,优先通过内部招聘方式解决,加速员工“内循环”。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对严重违法违纪、违反单位规章制度或不胜任工作且经过培训或调整岗位仍不能胜任的员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把好选人用人关键,使管理人员“能上能下”

一是打通员工上升通道。实施员工职业发展“立交桥”工程,分类细化管理类、技术类、技能类岗位设置,通过公开选聘、竞争上岗、职称评定、技能认定等方式,全面打通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等三条员工职业发展上升通道。二是抓好干部队伍培养。深入推进党管干部人才和科学选人用人有机融合,大力实施干部队伍专业化、教育培训立体化、人事管理智慧化和固本强基规范化人才培养“四化工程”,搭建“3+2+N”人才工作制度框架,打造“8916新时代人才品牌孵化矩阵”,以“三培养、双推荐”工作机制,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管理干部队伍。三是打破职务“只升不降”。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试点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以“干好干坏不一样”为导向,明确岗位责任和考核标准,强化考核结果分析运用,做到干不好就调整,干得好就奖励,充分激发经理层成员的活力和创造力,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

完善薪酬分配机制,使职工收入“能增能减”

一是全面建立工资总额管理机制。坚持以效益导向、公平分配为原则,研究出台了《所属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把工资总额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与劳动生产率挂钩,合理确定所属企业工资总额,科学调控收入分配。二是优化绩效考核体系。以推行全员绩效考核为主要手段,破除平均主义,合理拉开分配差距,建立起以业绩贡献为导向的全员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用好用活考核“指挥棒”,科学设定年度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与收入能增能减紧密挂钩。三是探索创新激励机制。以江苏租赁公司为试点,积极探索实施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成为参照“双百企业”实施综合改革企业中取得突破的首例。选取“科改示范企业”通行宝公司和“事改企”转制单位通沙汽渡公司为试点,探索开展超额利润分享计划,推动企业自我加压、竞相创优。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