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资监管 > 党建工作
江苏高油“家文化”汇聚抗疫“大力量”
发布日期:2021-08-26 浏览次数: 字体:[ ]

突如其来的“德尔塔”病毒,给加油站的运营带来较大影响,给员工的工作、出行、生活带来一些客观上的不便。江苏高油党委以“家文化”建设为引领,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载体,全面掀起“立家训、塑家魂、传家风”的活动热潮,在抗击疫情中丰富拓展“家文化”的精神内涵。聚焦基层员工的现实需要和真切诉求,千方百计把“急难愁盼”化解在防疫一线,筑牢基层防线,让家训在“疫”线树立,让家魂在“疫”线塑造,让家风在“疫”线传承。

立家训:守站就是守家

高速加油站都处在服务区里,全天24小时营业,是服务区的出口关,如何保障油品供应,如何同服务区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如何做好夜间防控值守,这些难题摆在了每座加油站面前。

一座加油站就是一个网格,一名党员就是一位网格员。江苏高油强化防控网格化管理,充分运用党员地图,释放“红色防疫力”。发挥责任党员“人员摸得准、情况吃得透”的优势,划区包片作战,构建起党建引领疫情防控“大网格”,用实际行动诠释“您来,我们江苏高油都在”的庄严承诺。

1个临时联合党支部、1支临时联合突击队、1封请战书、21个红手印,员工们争相战斗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彻夜忙碌在安全保畅的岗位上,会同服务区开展联合检查、夜间轮流排班不定时夜查、定时定点进行清洗消毒。有的青年志愿者更是在下班后就当起了义务宣传员,向司乘宣传防疫知识,讲解防疫政策,无缝衔接,不浪费一分一秒,既为广大车主助力出行,更为疫情防控注入温馨。

塑家魂:家是最温暖的港湾,家人是最长情的陪伴

驻站管理、口罩遮面,带来的不仅有员工满是勒痕的脸庞,更是员工紧绷的心弦。员工心理压力、年轻员工想家,是基层站点普遍反映的问题。

范水加油站是京沪高速扬州段的一个老站,站长郝宇也是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的老站长。她充分发挥自己平时爱做菜、拍抖音视频的特长,组织站内员工一起包饺子、话家常、普及防疫小妙招;鼓励员工拾起自身兴趣化身“美食主播”“舞林盟主”“健身达人”,制作防疫工作餐,推广抗疫减压操,组织文体小竞赛,坚定员工战疫必胜的信心。

“长时间驻站,家里的小孩没人照看。”古盐河加油站某困难员工向站长郝思庆诉说。员工把困难反馈到郝站这里,郝站也有些许为难,全员驻站是统一要求不可不执行,带小孩来上班有诸多风险不得不考虑。秉着特殊时期特事特办的原则,安排人将该员工的小孩接过来,员工们纷纷自愿当起了“奶爸”“奶妈”,休息的时候给孩子喂饭、换尿布,陪孩子玩耍,护佑了困难员工的“小家”,温暖了全站员工的“大家”。

传家风:顶着压力干,迎着困难上

江苏高油作为全省规模最大的的高速公路成品油经营企业,点多、线长、站点之间协调困难,外地员工多、站内食宿条件相对简陋。疫情发生以来,南京、扬州地区所属站点全部要求全员驻站,这对油站管理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宿舍不够住、伙食费用紧张、食材采购难、防疫要求达不到标准等等。

如何让员工吃得安心、睡得舒心、干得放心成为公司领导焦心的头等大事。7月23日,紧急采购口罩、消毒剂、防护面罩等防疫物资10万余件,并及时发放到位。7月28日,上调基层单位职工伙食费标准100元/人/月。8月11日,统筹协调部分站点食材采购难题,实行集中采购和单独采购“一站一策”式管理,确保采购食材可以溯源。8月12日,公司党委划拨专项党费4万元,用于支持基层党支部开展防疫工作。

能解决的立即解决,当下不能解决的创造条件解决。宁靖盐高速站点没有自己的宿舍楼,平时驻站的员工是服务区帮忙协调的几间宿舍。江苏高油第一时间从仓库调拨部分床上用品发放到位,员工充分发扬奉献精神,男生打地铺、女生睡床铺,年轻的打地铺、年长的睡床铺,管理人员打地铺、员工睡床铺。“再大再难的问题,一家人扛,总比一个人扛好。油站就是一个家,再过不去的坎,有了家人的扶持,咬咬牙,也就过去了。”老圩加油站站长刘晓峰说。

接下来,江苏高油将进一步加强“家文化”建设,激发广大员工爱党、爱国、爱企、爱家的情怀,争做有信念、懂团结、能奉献的高油人;进一步发挥家训、家魂、家风建设在企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将“家文化”建设的实际成效转化为经营发展的硬实力,为防疫保畅、助力出行凝聚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