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和“科改示范行动”是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部署的国企改革专项工程,旨在推动国企改革各项政策措施综合运用和系统集成,有效解决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以点带面、积厚成势,发挥示范引领和突破带动作用。江苏共有6家企业入选“双百行动”,2户企业入选“科改示范行动”,并选择8户省属企业子企业参照“双百企业”做法实施综合改革。通过实施综合改革,这些企业的活力持续增强,发展质效明显提升。江苏国资陆续推出这些企业的经验做法,以期助力全省国有企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企业概况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简称:徐工有限),为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徐工集团)业务最核心、历史最悠久的重要成员企业,是国企改革“双百企业”,江苏省首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出口量最大、极具竞争力、影响力和国家战略地位的千亿级龙头企业。目前位居国内行业第1位、全球行业第4位、中国机械工业百强第4位、世界品牌500强第409位,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一张响亮名片。徐工有限于2020年9月22日混改成功完成战略投资者引资210.6亿元,是当年全国混改第一大单。混改以引进战略投资为契机,将提高经营效益,激发内生动力、活力,在科技创新上坚持投入,对核心技术加强攻关,全面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问题及挑战
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与一流技术、一流产品仍有差距
如何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改革措施
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总要求有序推进混改。2020年6月,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混改涉及的增资项目在江苏省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最终共计14名战略投资者报名摘牌,对应认购额200多亿元;2021年,推动徐工有限整体上市,4月上旬已发布公告:公司拟通过向控股股东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简称:徐工机械000425.SZ)的全体股东以发行股份等方式实施吸收合并。
走自主创新之路,每年科技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搭建创新生态系统,创建了三级技术创新体系、创新应用精益六西格玛理论、创新“产、学、研、用”机制和模式、重点实施“五金工程”、推动行业标准制定;坚持创新“群众路线”,以徐工研究院凝聚高端人才,为操作工人制定从初级工到技术大师的培养体系和发展通道,持续完善高技能人才海外研修机制,设有董事长质量奖、事业部创新奖等;超前布局“互联网+”,徐工工业互联网以及云平台助力公司从卖产品到卖“产品+服务”,提高市场反应能力。
积极推动产品、制造和研发走向“五大洲”。目前,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徐工产品就已覆盖65个国家中的63个;实施多项战略性投资计划,目前拥有14个海外制造基地和KD(散装件)工厂、2000余个服务终端,300多家海外经销商,40个海外办事处,40个海外大型备件中心,在巴西、德国、奥地利、印度、美国拥有制造基地及六大海外装配厂,巴西项目成为徐工正在打造的一个国际化样板;加快研发机构全球布局,相继在德国、美国、巴西、东欧、印度等地设立以当地化产品研究为导向的海外工程技术中心,构成了徐工全力打造的世界一流研发创新体系的主阵容。
红色基因永续传承,将红色教育融入日常,将党建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起来,把“四有”(有忠诚、有定力、有张力、有担当)“四能”(能学习、能协同、能干事、能吃苦)分别作为干部和员工的座右铭,凝练出“坚守、改革、创新”徐工所特有的企业家精神,营造出浓厚的“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塑造出中国企业责任担当的脊梁。
案例启示
当不断有人问:为什么徐工这样位于苏北的市属地方国企能够做成装备制造的“国家队”并在全球行业有名有位?王民董事长一直这样回答:我们不过更加专注一些,始终坚守工程机械主业,坚守市场化改革创新的大方向,而不被其他利益所诱惑,这样的徐工才能在历经风雨艰辛的不容易当中始终毫不动摇、不屈不挠、不断向前。
回望徐工苦难辉煌的发展道路与轨迹,包括初创十年的艰辛,始终在讲“坚守”,始终不等不靠、将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只要对国家、对企业有利的事情就坚决大胆地干,这些都体现在“坚守”内涵当中。
2020年的徐工有限混改,牵扯中央、地方国资、社会资本、员工等多方利益,难度系数大,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它成功引入了战投,实行员工持股,完成了近三年全国装备制造业混改第一大单。可以说,改革、创新已经融入徐工浓浓血脉,积淀为这个企业独特的精神特质。正如王民董事长表述的“我们不再是个体制僵化的老国企,而越来越是个拥有世界级管理架构的现代化企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