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县国资 > 泰州市
泰州市交通产业集团党委严把“四关”,锻造党员先锋队伍
发布日期:2025-08-26 浏览次数: 字体:[ ]

泰州市交通产业集团党委把党员发展工作作为夯实基层基础的关键环节,坚持“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原则,从严把好入口关、质量关、监督关、成效关。五年累计发展党员78名,其中生产一线党员占比70.5%,35岁以下党员占比37.18%,平均年龄38.3岁,大专及以上学历达96%,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活力有效激发。

源头储备“精细化”,把好入口关

集团党委每年专题研究党员发展计划,以制定企业发展规划的力度、态度和精度来安排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政治标准首位。通过党组织推荐、群团组织推优、党员群众评议等方式,把各领域有意向向党组织靠拢的优秀人才纳入“考察视野”。坚持素质考评过滤。每年对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进行测试,将测试成绩作为发展对象接收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的重要依据,确保党员发展质量关口前移、源头过硬。目前集团入党积极分子47名、发展对象60名、预备党员15名。坚持双向培养机制。注重在项目一线、技术骨干和优秀青年职工中发展党员,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实现“双向输血”,确保党员队伍的高质量。

教育培养“立体化”,把好质量关

聚焦“思想入党”这一核心,打造“理论+实践”双轮驱动培养体系。理论武装铸魂。以党支部为单位,将发展对象纳入培养计划,组织参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每周一学”等活动。定期组织“思政讲堂”“纪法讲堂”、红色基地教育等活动,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群体,开展分众化、差异化教育。实践锻炼赋能。安排发展对象下沉基层一线、重大项目现场,通过技术攻坚、项目管理、市场拓展、改革破题等实战锻炼,提升解决复杂问题与驾驭市场能力。多维考察识辨。实施全流程、多维度政治素质考察,严格执行“月晒季评年考”制度,突出“八小时内+八小时外”双线考察,确保党员队伍政治过硬、素质全面。

程序审查“标准化”,把好监督关

集团党委以“零疏漏、高标准”为目标,构建“三级联审”责任链条。支部初审把细节。根据《发展党员工作政策文件汇编》,细化5个阶段38项材料规范标准,实行“一人一档”管理,做到不缺失、不简化、不变通。党委复审把全面。重点核查政治审查是否过关、培养时间是否达标、群众意见是否真实、程序步骤是否合规、廉洁表现是否过硬。专项督查把长效。每季度开展党建督导,对发展党员事项专项督查,建立“工作提醒函+整改台账+回头看”闭环机制,对材料规范性、程序合规性、培养实效性等重点环节逐项核查。将发展党员事项纳入党建年度考核,确保发展党员各环节始终严字当头、规范有序,为党员队伍高质量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作用发挥“长效化”,把好成效关

坚持“发展一个、带动一片”,推动党员从“合格”向“先锋”跃升。打造示范平台。创建劳模工作室、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开展“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活动,形成在急难险重岗位上“我是党员我先行”的雁阵效应。锻造专业尖兵。鼓励党员骨干带头考取中高级职称及执业资格,构建“学习—考证—提升”的良性循环。近三年,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提升至31%,持证技能人才比例达18%,形成“关键少数”引领、“青年力量”接续的人才梯队结构。淬炼实战能力。打造党员“攻坚”团队,投身高铁南站重大项目,聚焦BIM技术,攻克涉铁审批、融资模式等难关;成立“党员专班”,高效完成泰州市泰政港口投资公司组建,并获得AA+评级;组建“党员突击队”,55天建成全市首个“国企+高校”光伏示范项目,树立产教融合标杆;建立“五四”青年小组,在长江河道疏浚砂综合利用项目创新实践“挖—运—吹”新型做法,上岸量突破1000万吨,产值约4.6亿元。

市交通产业集团党委通过严把“四关”,实现了党员队伍的“量质双升”,把党员发展的“严标准”转化为人才培育的“硬支撑”,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