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保障。南京新农集团旗下205处房产,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多为七八十年代建成的粮库、粮站、米面油加工厂房以及办公用房等,广泛分布于南京主城,呈现“老、破、小、散”特点,安全管理压力较大。为切实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新农集团坚持“小切口、抓关键、精管理、保安全”的思路,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搭建“新农安管家”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实现“远的拉近管、小的放大管、散的集中管”,让“小平台”释放安全管理“大效能”。
一码溯源:给每处房产赋上专属“身份证”
“以前检查靠纸质记录,漏检、假检难避免,现在必须到房产现场扫码打卡,想偷懒都不行。”负责城南片区房产巡检的工作人员拿起手机,对着墙上的二维码轻轻一扫,房产名称、位置、风险等级等信息立即显示在手机APP“巡检源”界面上。
这是新农集团“新农安管家”安全系统的核心功能——“一处一码”信息管理。集团根据房产的具体功能业态,将205处房产划分为561个点位,系统通过绑定GPS定位为每个点位生成专属“身份标识”二维码,将分散的房产实现信息化集中管理。
任务导航:让安全检查有章可循
系统根据房产的类型、地理环境、风险状况、治理难度等实际情况,为每处房产预设了规范性、科学性、精准性的巡检任务内容和标准。以“九小场所”出租房产为例,将阻塞消防通道、燃气报警装置故障、私拉乱接用电设施等消防、燃气、用电安全风险作为隐患巡检任务内容,同时明确风险辨识标准,如手机APP“巡检源抽查”界面上的手提式灭火器摆放要求“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灭火器箱内或挂钩、挂架上...灭火器箱不得上锁”。检查人员抵达现场通过APP扫码后,按任务内容开展检查,若发现不符合辨识标准的情况,检查人员选择“不通过”,勾选隐患等级,并上传隐患概要文字信息和图片、视频等,实现“检查-记录-上报”一键完成。
“就算是刚入职的新手,对着清单也能查得明明白白。”集团安全管理部负责人介绍,根据房产风险分级情况,系统为检查人员预设日、周、月、季安全“检查任务”。检查人员依据已预设的“待巡查任务”定时定点开展安全检查工作,扎实推进隐患排查整治质效,改变了过去“看到哪算哪、凭经验检查”的粗放模式,让“隐患不再难查、风险不再难消”。
闭环提速:隐患整改实现“实时跟踪”
构建“隐患发现—任务下达—隐患整改—成果审核—完成归档”线上闭环管理体系,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流程信息化、全过程可追溯。检查人员可通过手机APP上报安全隐患,系统将自动向基层安全员下达隐患整改任务,完成整改后在系统提交现场图片、视频等信息,系统将根据隐患等级分级推送至该企业各级领导以及集团安全员线上审核确认。确认整改完成后,系统将审核意见反馈检查人员和基层安全员,并归档闭环。如整改任务未按期开展或逾期未完成,系统将实时提示基层安全员及时处置,并根据逾期时间分类分级推送至其条线管理人员,以便及时掌握任务开展情况、督促排查整改落实。
系统不仅能自动统计隐患处理率与巡检完成情况,更将以往依赖人工的隐患统计分析升级为信息化实时分析。例如以房产租赁为主的企业,用电设备私拉乱接、灭火器失效等消防用电安全隐患较为突出;涉及建设改造工程的企业,人员防护措施不到位、设备接地措施不当等工程安全隐患则高频出现。借助信息化的实时隐患分析,企业能够更精准地追溯风险发生的根源,进而优化管理手段和措施,有效提升企业“本质化”安全管理水平。
小投入撬动大效能:安全管理数字化的“新农实践”
相较于市场上动辄数百万的大型安全管理系统,集团针对自身安全管理实际需求,定制开发的轻量化安全管理系统在显著降低建设与维护成本的同时,也精准满足了三大核心需求:通过任务量化压实末端责任,让安全管理“责任到岗”;借助标准化清单弥补专业人才短板,使安全管理从“靠经验”转向“靠标准”;通过动态数据监测,为集团房产改造、维护提供精准依据,实现小投入撬动大效能、“小平台”发挥“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