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基业长青、行稳致远,总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做支撑,总有丰润的文化滋养做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苏盐集团始终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和坚实保障,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育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点的企业文化,扬正气、树新风、激活力,凝聚起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精气神”和强大“正能量”。
展现“安全、绿色”的使命担当
盐,有着“百味之首、化工之母”的美誉,关系着国计民生。作为全国盐行业头部企业、省级最大食盐产销一体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更好地发挥功能价值,是苏盐集团始终牢记、坚定践行的崇高使命。近年来,苏盐集团紧扣党和国家所需、人民群众所盼,以“为美好生活‘代盐’,为美丽中国赋能”为企业使命,坚决扛起“保障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保障盐及盐化工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区域能源安全、服务城乡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的重任,主动迎接盐业体制改革挑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稳产能、转动能、提效能,让安全、绿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主题、厚重底色。
当好食盐安全保供的主力军
苏盐集团承担着江苏及周边地区数亿人食盐保供的职责使命。每当党和人民需要,苏盐集团总会挺身而出、挺膺担当,在关键时刻发挥“顶梁柱”和“压舱石”作用。2023年8月24日,受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事件影响,多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抢盐现象。当晚,苏盐集团郑重发声:“淮盐管够!”。8月26日,抢购态势快速趋缓,市场恢复平稳。短短三天两夜,共销出食盐4万吨。“抢盐潮”背后的“保供战”,是苏盐集团关键时刻不计代价增产增供、稳市稳价的有力措施。
事实上,作为全省食盐供应主渠道,苏盐集团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2011年日本大地震等历次食盐市场波动中,均高质量保障了食盐市场供应。稳生产、保民生,面对一次次大战大考,苏盐集团用实际行动筑牢了食盐保供防线,彰显了国有企业的风范和担当。
守牢“盐罐子”,37个政府食盐储备库遍布全省13个设区市
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盐业体制改革后,苏盐集团推动制定并严格落实《江苏省食盐储备管理办法》,建立了完善的食盐储备体系,在全省13个设区市设立37个政府储备库,全省大小包装食盐储备总量保持在6万吨,保障全省及周边地区食盐供应安全的能力更强、底气更足。
生产线操控人员在检查食盐产品质量
既要让老百姓吃上盐,更要吃上放心盐。当消费者在超市拿起一包“淮牌”食盐时,扫码就能追溯产品全部信息,这就是苏盐集团应用的食盐质量安全电子追溯系统。苏盐集团坚持精细严苛的质量管理理念,建立了行业领先的食盐质量管理体系,建成符合GMP标准的绿色健康食盐生产基地,多年保持食盐出厂合格率100%,先后荣获“江苏省省长质量奖”“全国质量奖”“亚洲质量卓越奖”。
食盐加碘是我国的基本国策。1995年起,苏盐集团便致力参与碘缺乏病防治工作,通过每年市场推广和食盐加碘知识宣传,引领健康用盐新潮流。同时设立未加碘盐供应网点,保障特殊人群的食盐供应,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打造行业绿色转型的新样板
盐穴变废为宝,企业逐绿向新。苏盐集团位处国内井矿盐主产区,采盐后形成的盐穴资源规模居全国前列。过去这些地下空间大多闲置或进行回填治理。现如今,这些采空后留下的盐穴,正成为苏盐集团一笔巨大的绿色财富。
苏盐集团将盐穴资源开发融入国家能源战略,积极抢占“深地空间利用”战略高地,抢抓新型储能机遇风口,加快布局盐穴综合利用多元新兴业务,构建“盐+储能”产业发展新格局。
2022年2月,总投资24亿元的张兴储气库一期工程顺利开工。该项目由苏盐井神公司与中石油储气库公司共同出资建设,功能定位为服务区域能源安全、天然气季节性调峰。项目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实现盐穴造腔、注气排卤和采气作业的全流程贯通。今年春节期间,张兴储气库累计采气1200万方,相当于20万户家庭近一个月的用气量,有效保障了居民的用气需求。到2030年,张兴储气库三期工程建成后,总库容和工作气量将分别达到30亿立方米和18亿立方米,届时将对江苏及周边地区的能源安全和调峰保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张兴储气库是苏盐集团向“盐+储能”产业绿色转型迈出的第一步。借助张兴储气库的成功实践,苏盐集团正在规划建造跻身全国油气储量前十且“永不枯竭”的大型储备调峰枢纽,推动盐穴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化、商业化发展。这座埋藏地下千米深处的百亿储气库群建成后,可实现向长三角及周边省份供气,坚实守护着国民经济命脉与万家“烟火”。
除了存储天然气,苏盐集团还积极布局盐穴储油、储氢、储氦、储废、压缩空气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和省国信集团合资建设的2x300兆瓦盐穴压气储能发电项目1号机组于今年7月1日成功并网发电,与广钢气体公司合作的盐穴储氦“中华第一库”项目、总投资18.89亿元的储气库卤水制盐综合利用项目已迈入快速实施阶段……
彰显“守正、创新”的魅力品格
从“刮土淋卤”“盘铁煎盐”到“滩晒成盐”“真空制盐”,再到如今的“盐碱钙循环经济+盐穴综合利用”产业布局,苏盐集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创业史。苏盐集团以创新为文化内核,在技术攻坚与产业变革中突破“盐碱地”,打开“新天地”,让敢为人先成为穿越周期的发展密码。
淮盐品牌熠熠生辉
2024年6月,在第六届中国(江苏)老字号博览会的“中华老字号”授牌仪式上,苏盐集团庄重接过刻有“中华老字号”字样的牌匾。这不仅是对一个品牌的认可,更是对一段跨越2500多年盐业文明的致敬。
淮河之水静静流淌,滋润着这片孕育中国盐文明的土地。淮盐因淮河横贯江苏盐场而得名,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淮盐的发展始终与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紧密相连。淮盐文化博物馆内,一块清代盐运石碑上刻着“动关国计,惠济民生”八个大字,这八字箴言深深烙印在苏盐集团的企业精神中。
淮盐的文化基因中,镌刻着一个个闪光的历史事件:1906年意大利米兰万国博览会,近代实业家张謇创办的同仁泰盐业公司改良淮盐制作工艺,所产精制淮盐荣获最优等奖,成为中国盐业走向世界的先驱;1946年国共谈判时期,宋庆龄巧运淮盐3万担,解决了南京梅园新村中共代表团经费不足的燃眉之急,见证了淮盐在中国革命关键时刻的特殊贡献;1951年抗美援朝期间,淮盐人捐献 “淮北盐场号”飞机,彰显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这些历史片段如同璀璨明珠,被苏盐集团精心编织进品牌文化传承记忆中。当参观者走进淮盐文化博物馆,便能感受到这条穿越千年的盐脉如何在新时代强劲搏动。
近年来,苏盐集团创新性地构建了线上线下联动、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全场景传播矩阵,让千年盐文化鲜活、灵动起来。建成淮盐文化博物馆,再现“煮海为盐”文明史诗。在淮安河下古镇打造淮盐文化体验馆,创新“盐+文旅”“盐+文创”跨界营销模式。依托传统媒体、新媒体、户外媒体等多种宣传媒介,对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进行立体式传播,淮盐品牌亮相央视、江苏卫视,《千年“淮盐”国之瑰宝》纪录片在国家级平台播出。《淮盐传记》入选国务院国资委优秀品牌故事名单,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创新活力源源不断
201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明确“井下循环制碱技术”为新建合成纯碱项目唯一允许采用的工艺技术。该技术便是苏盐集团潜心十余年攻关结出的硕果。
2008年起,苏盐集团科研团队经过不懈努力,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盐碱钙联合循环生产新工艺”。该工艺解决纯碱生产废液废渣处理的世界性难题,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鉴定及中国纯碱协会论证,为国际首创,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依托该工艺,苏盐集团建成了国内首条盐钙联产生产线,逐步构建起横跨3座城市、涵盖6座矿山、联动9套大型生产装置、年产能近900万吨的盐及盐化工产业矩阵。
从一粒微小而平凡的盐到国际首创的盐碱钙循环工艺,这只是苏盐集团创新之路上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苏盐集团自主研发的“连通井建造大型储气库关键技术”“岩盐水溶法充填开采技术”陆续实现工程化应用,钠离子电池级纯碱研发项目打通全部工艺流程,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类似的原创性、标志性、突破性创新成果还有很多。
时代浪潮奔涌向前,创新脚步永不停歇。2024年,苏盐集团申报的“CO₂封存技术研究”入选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盐穴储氢技术”列入省前沿技术研发计划,正在向新的“无人区”挺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成绩的背后是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得益于开放包容活跃的创新生态。苏盐集团制定出台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科研投入管理、科技创新奖励等多个办法,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科研项目“揭榜挂帅”,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4.39%。充分发扬职工首创精神,鼓励开展自主创新,大力开展“五小”成果征集活动,完善职工小改小革激励机制,引导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
打造“文明、奋进”的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精神文明建设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是一段永无止境的“自我升华”。苏盐集团上下同心,将“以人为本、化风成俗”的理念融入企业管理各个环节,浇灌着每一位员工的精神绿洲,让文明奋进之花绚烂绽放。
深耕厚植文明沃土
离休百岁老党员范雍,不忘党恩、坚守初心、回馈社会;省劳动模范李成,扎根一线四十载,带动创新“小团队”迸发创效“大能量”,将创新论文写在企业车间;“江苏好青年”“宿迁十大优秀青年”刘玲利,十四年的公益路,将爱心深植,奉献社会……
榜样是最生动的教材。在苏盐这片热土上,总有人以点滴善举镌刻下熠熠生辉的温暖印记。
为使崇德向善之风拂遍苏盐,近年来,苏盐集团大力抓好模范培育选树与宣传展示工作,涌现出一大批道德模范和先进榜样,评选出集团第五届劳动模范,制作《劳模风采录》,在《江苏盐业》内刊、微信公众号、企业官网等平台开设“高质量有我”专栏,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擦亮叫响“苏盐劳模”“苏盐工匠”品牌。
见贤思齐已蔚然成风。3家省级精神文明单位掀起争创“热潮”,1000名志愿者活跃在省内各个角落,13支志愿服务队如春风化雨般弘扬文明新风,无论是绿色低碳宣传、助老护幼服务、企地文明共建、食盐知识科普,还是社区、敬老院、福利院……处处可见苏盐职工的身影,这些平凡的身影,汇聚成推动苏盐文明进步的磅礴力量。
文明的幼苗在心田破土而出,而文明实践恰似春风化雨,滋养其蓬勃生长。
建立“党员积分”、搭建“爱心服务站”、量化“实践指标”……加强对优秀志愿者、道德模范选树,开展“道德大讲堂”、召开劳模先进座谈会,让向上向善的文明之风吹遍苏盐每个角落。
文明实践活动硕果累累。助力“五方挂钩”帮促工作、支持“滴水·筑梦”帮扶助学,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近五年,苏盐集团开展各类捐赠捐助累计达3000余万元。与贫困村结对帮扶,建设“有机水稻示范基地”、粮食储备项目、村民广场……一批示范项目被省总工会评为“三联三促”优秀项目,集团入选“江苏省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典范榜”。
同心共育幸福繁花
苏盐集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导职工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共治共建,让职工在岗位上有归属感、在奋斗中有成就感、在生活中有幸福感,在同频共振中浇灌出和谐共生的繁花盛景。
向“细”处着眼!聚焦职工“急难愁盼”,从职工群众关心的难事、小事出发,着手“细微处”写好民生“大文章”。
“没有电车充电桩”“没有单位食堂吃饭不方便”“场内道路太难走了”……2025年职代会上,针对职工普遍反映的问题,制定年度“惠民生、办实事”清单,一件一件抓好落实,确保让职工“心声”落地“有声”。
从基础设施升级到生活环境优化更新,一项项惠民举措精准发力,23处职工之家、文体中心完成焕新升级;4000余平方米文化活动场地焕然一新;文化长廊、廉洁广场、文化公园、读书角,汇成一道道靓丽风景线;20余家职工食堂完成升级改造;600余个车辆充电桩为员工出行提供便利……处处洋溢着幸福气息,细微之处尽显企业温度。先后3家单位被省国资委认定为“职工好食堂”,1家单位被省总工会认定为“职工书屋示范点”。
向“实”处扎根!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职工幸福生活“加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以“畅想四季·幸福苏盐”为主旋律,精心谱写了“春风化雨”“夏绽芳华”“秋场点兵”“冬沐暖阳”主题乐章,将职工思想文化建设的“四季歌”唱得愈发嘹亮、深入人心。
读书分享会现场,指尖划过书页的“沙沙”声,思想的火花在交流碰撞中“噼啪”作响;青年职工“三项全能”技能竞赛如火如荼,这场“能说、会写、善为”的青春擂台赛,点燃了青年职工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澎湃激情;参加“旱地龙舟”“雷霆战鼓”比赛的队员手脚并用,加油声、欢笑声此起彼伏,无数个精彩瞬间在首届职工趣味运动会上演……四季更迭,时光流转。这一场场贯穿四季的文化活动,如春雨般无声浸润,让幸福的“种子”在每一位苏盐人心田生根发芽。
盐韵千年,文化铸魂。苏盐集团在传承中坚守使命,在创新中突破进取,在奉献中彰显担当,在共建中凝聚力量。未来,苏盐集团将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更好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更多苏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