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州大桥聚焦“提升监督效能”这一重点,以系统思维探索构建“纪审联动”工作机制,有效推动“政治监督+专业监督”有效融合、协同高效,为提升监督效能、促进治理效能转化注入强劲动力。
筑牢“全链条”协同机制,织密联动根基网络。泰州大桥完善联动机制,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纪审联动”全流程,从完善监督体系、提高监督治理效能的高度出发,探索构建工作协同、联席会商、信息互通、双线督办、成果共享等机制,形成“以纪带审、以审促纪”的监督格局。打破业务壁垒,通过业务培训、交叉轮岗等方式锻造纪检监督员与审计人员复合型监督能力,助力监督、审计人员补齐能力短板、拓宽知识视野,全面提升队伍政治素养与综合能力。强化数智赋能,率先搭建数字监督系统,强化监督审计业务工作的全流程管理,贯通意见征集、专项监督、内部审计等数据资源,推动数字技术有效融入纪检监督各项业务,实现监督信息高效利用。
拓宽“嵌入式”监督场景,搭建立体防控体系。泰州大桥坚持统筹谋划部署,有机统筹年度纪检监督任务与内部审计安排,深度融合党风廉政建设与经营风险防控,制定衔接有序、联动紧密的一体化监督审计计划,推动纪审监督同向发力、高效推进。突出重点环节管控,构建“问题导向、双向驱动”监督机制,精准锚定监督、审计工作要点,重点加强对工程建设、招标采购、资金管理等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治潜在合规、廉洁风险隐患。加强信息互通共享,建立常态化信息互通渠道,充分发挥纪检政治监督敏锐性与审计专业监督精准性,精准识别廉洁风险点与管理不足;同时,聚焦“查、改、治”全链条发力,切实将监督发现的风险隐患转化为制度完善、管理优化的“靶向标”。
推进“贯通式”成果转化,提升监督治理效能。泰州大桥强化跟踪问效,深化“清单管理—对账销号—定期评估”整改机制,扎实开展整改成效评估,通过现场核查、资料复验、制度验查等方式验证整改完成率。常态化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专项监督,确保整改问题清仓归零。坚持举一反三,系统梳理历年监督审计发现问题,针对合同与招投标管理、项目管理及制度执行等典型问题开展同类业务全面排查,实现重点业务板块、环节的“精准画像”,推动风险防控向关联领域辐射延伸。深化结果运用,坚持系统施治,针对系统性、典型性或者重复发生的问题,加强分析研判,督促解决制度漏洞与管理短板。2024年,推动修订《工程变更管理细则》等核心制度5项,优化业务流程3类。同时,完善问题整改情况与年度经营管理目标考核挂钩机制和量化指标,有效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