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随着第一车混凝土注入海门北站地下18米深的A1区基底,北沿江高铁海门北站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全面启动,标志着国内最长的超大超深基坑地下高铁站——海门北站主体结构施工取得重大进展。
海门北站为负三层地下结构,两台六线车站,负一层为换乘通道,负二层为高铁层,负三层为地方城轨预留层,建成后将形成以高铁站为核心,集高铁、航空、城轨、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据省铁路集团工程技术部负责人介绍,海门北站及两侧明挖隧道连续开挖长度5.5公里,最大开挖深度为28.4m,为目前国内最长的超大超深基坑地下高铁站。所处地层为粉土、粉砂、淤泥质粉质黏土,属“千层饼状”地层,被称为“豆腐块里修高铁”,在“上松下软”地层修建地下车站并通行时速350公里跨站列车,尚属国际国内首例。工点范围内地表水发育,地下水丰富,基坑范围地质差,施工难度大。站房主体工程涉及工法多、工艺要求高。
为确保项目安全优质建设,项目建设管理单位沪杭客专公司组织施工单位中铁一局项目部充分利用数智管理,科技赋能手段,统筹协调降水、支护、开挖、监测、材料吊装等工序多位一体推进。项目引入BIM技术、智能监测等可视化手段,施工全过程坚持监控量测跟踪,实现信息化施工,让施工过程中的数据变化纤毫毕现,以监测地层变形和确保施工安全。项目总工程师张磊介绍说:“海门北站主体结构底板施作采用‘先两边,后中间’分段分区施工顺序,A1底板的浇筑完成,将与两侧明挖隧道施工连接起来,为整体工序衔接做足保障,更是为下一步核心区底板浇筑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主体结构施工的首件工程,海门北站地下站房底板的施工关系到核心区站房施工进度,经过50余天的紧张施工,顺利完成土方开挖及支护,经过基底验槽、垫层施工、结构底板防水处理等工序后,项目精心组织施工,配备充足的设备、材料、劳动力,紧张投入底板浇筑施工及养护,确保主体结构按节点要求完成。
据悉,北沿江高铁江苏段是沪渝蓉高铁的东段线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江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沿江通道主要路网客流、沿海及京沪通道部分直通上海客流的运输。该项目建成后,在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间建起一条快速新通道,对于优化沿长江地区铁路网布局、服务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