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扬州(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汇报会举行,32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2024年11月12日,扬州市在北京举办2024扬州(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汇报会,汇报扬州开放发展的最新成果,更加紧密地对接北京、服务北京,更好承接北京溢出的产业、科技、金融和人才资源,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取得新成效,近150家北京及周边区域知名企业高管应邀出席,共叙“京”“扬”情谊,共商合作发展,32个重大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总投资约300亿元,推动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
2.小秦淮街区开街
2024年1月4日,作为江苏省城市更新第一批试点项目的小秦淮街区正式开街。该项目自2023年正式启动以来,遵循“小尺度、渐进式、微更新”的原则,对清静庵、大涤草堂、漆器二厂、十巷东、珍园口袋公园等五个示范节点进行保护更新,同步实施驳岸改造、水质提升工程,通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推动整个项目的逐步实施,将小秦淮街区打造成为历史可阅读、文化可延续、空间可体验、生活可提升、实施可操作、运维可持续的城市更新3.0版本。
3.运河文投集团上榜新一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024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新一批通过复核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扬州运河文投集团入选,成为扬州唯一上榜企业。近年来,运河文投集团在文旅、非遗、演艺三大板块转型增效,开工建设双宁运河世界遗产园,着力推进漆器街商场部、考古园等重点项目;建成运营非遗珍宝馆,推动486非遗集聚区为300多家中小非遗文化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展演、展示、销售平台;高标准运营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荷花奖舞剧《朱自清》开启全国巡演,《大运扬州—琴鹤同鸣》常态化演出,为古城文化新生创造“扬州样本”。
4.扬子江文旅集团聚力银发经济,打造颐养扬州新样板
2024年,扬子江文旅集团紧握银发经济发展脉搏,充分发挥国有资本作用,全方位布局康养产业。1月31日,成立扬州康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养老事业产业化市场化运营的重要支持和资本引领,通过市区联动、并购控股、投资参股、整合闲置资产等多种方式,扬州首家适老生活馆开业,挂牌运营5家“颐扬小馆”,辐射10个社区,牵头成立扬州市康养产业产教联合体,初步形成了“机构+医疗+科教+文旅+智能”产业链条,全年实现营收2255万元。
5.交通产业集团重大项目建设,推动资源盘活和市场化转型取得重要突破
2024年,市交通产业集团认真落实市委“实干争先年”部署要求,克难攻坚、发力奋进,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宁扬城际(扬州段)征地拆迁全部完成,用地组卷率先获自然资源部批复;沪渝蓉(北沿江)高铁扬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工程成功取得林地、初步设计、用地组卷批复等多项关键手续,在全省沿线四市率先实现工程开工。同时,借助北沿江高铁地方配套工程建设契机,成功推动并落实“土地+工程”合作模式,先后完成GZ378土地重新挂牌和GZ540地块100%股权交易,率先实现土地资源盘活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6.扬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揭牌亮相
2024年11月28日上午,由建工控股集团牵头成立的扬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扬州市建筑科学研究有限公司揭牌成立。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扬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将以建工控股集团全产业链为依托,以集聚人才和技术为重点,在智慧城市、海绵城市、高品质住宅、智能建造、新技术与新材料应用等领域加强研究探索,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扬州乃至全省建筑行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7.农投集团“投建运”项目效益初显
2024年,农投集团以市委“实干争先年”为引领,加快市场化转型步伐,坚持从施工模式向投资、建设、运营方向转型,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企业带来持续性经营收入。全年,集团中标金额12.47亿元、同比增长97.62%,实现营业收入12.97亿元、同比增长62%,利润总额579.94万元、同比增长2369.35万元。未来,农投集团将继续发挥三大主业的优势,加快市场化转型步伐,在更大范围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做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8.扬州大数据集团以“数”谋“新”,领跑数字经济新赛道
2024年,扬州大数据集团深入贯彻落实“数字扬州”建设部署,充分发挥市属国企“排头兵”作用,在算力布局、数据运营、智慧城市建设抢滩新赛道。依托省三大算力中心资源优势,联合市数据局发布江苏运河算力平台,为17家人工智能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高效算力服务,累计撮合算力交易近2000万元,配合扬州市出台“算力券”政策,降低企业算力总成本50%,累计节约成本300万元。
9.产发集团赋能全市“613”产业发展
2024年1月31日,产发集团揭牌成立,标志着我市国有企业资本化运作和市场化改革迈出新步伐,将进一步赋能“613”产业体系发展。下一步,产发集团将以“聚力产业投资,引领经济发展,建设一流现代企业集团”战略目标为统领,实施创新驱动、招投联动、资本运作、人才焕新、治理创优等战略举措,构建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新格局,力争到2025年底,集团资产总额100亿元。
10.联环集团科创赋能强实力,国家级专精特新阵营再扩容
2024年,联环集团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以“一中心五所”为引擎,加速科技攻关,创新成果斐然。继2023年斯德瑞克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后,联环股份和普林斯医药亦强势加入这一行列。至2024年末,集团已汇聚11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级及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省级潜在独角兽企业,国有科技型企业的含“金”量与含“新”量显著提升。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1.2亿元,同比增长18.5%;实现利润总额7亿元,同比增长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