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交投集团入选新华网绿色低碳赋能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
时间:2025-11-10 14:13:21

近日,淮安市交通产业投资发展集团(以下简称“淮安交投集团”)“绿色低碳赋能高质量发展案例”入选新华网第十一届绿色发展论坛暨绿色低碳赋能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交通是城市发展的血脉骨架。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淮安交投集团以绿色低碳为战略引擎,驱动旗下公交、港口、数字等核心板块协同并进,绘就了一幅交通领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为淮安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注入了澎湃动能。

一、公交板块:绿色引领打造全国标杆

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体系的中坚力量,也是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淮安交投集团旗下公交板块,以城市公交全域新能源化和有轨电车技术创新为双轮驱动,实现了从硬件基础到运营服务的全面绿色转型。

硬件迭代,实现能源结构根本性转变。自2016年起,累计投入15亿元,购置1482辆新能源公交车,实现了运营车辆100%新能源化,彻底告别燃油时代。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公交能源利用率从不足30%跃升至85%以上,实现尾气“零排放”,环保效益巨大。同时,投入4200余万元推进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布设183块智能电子站牌,新建128个智能候车亭,极大提升了市民候车的便捷性与舒适度。淮安有轨电车1号线则成为技术创新的亮点,采用超级电容速充技术,进站10至15秒即可快速充电,刹车能量回收利用率高达85%,每公里耗电仅2.5度,较传统接触网电车节能近40%。其采用的降噪技术,有效守护了城市宁静。该线路每年可替代燃料量约480万升标准油,减少污染气体排放约5000吨,人均每公里碳排放仅为28克,成为名副其实的“节能环保示范线”。

智慧运营,提升服务效能与出行体验。淮安交投集团全面深化城市公交、有轨电车“两网”融合,以数据驱动运营效率持续提升。城市公交通过分析出行大数据,累计开展8轮线网优化,调整线路88条,减少重复低效运营里程近3500万公里。灵活调整班次密度,开通210条定制专线,推行一小时换乘优惠及多样化支付方式,精准满足不同群体出行需求。积极打造“幸福公交365”服务品牌,近年来涌现8000余起暖心司乘事迹,文明服务蔚然成风。有轨电车则通过4次提速、延长运营时间、增设便民设施、打造主题车厢等“精致服务”举措,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其运行正点率、兑现率均超99.8%,单线客流量全国领先。

这一系列举措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与广泛的示范效应。公共交通分担率的提升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助力空气质量改善。淮安公交集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工人先锋号”等249项荣誉,有轨电车1号线获“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有轨电车看淮安”的品牌享誉行业。

二、港口板块:智慧绿色树立内河典范

港口作为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绿色转型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淮安港积极响应“双碳”战略,以打造“绿色生态港口”为目标,累计投入超2亿元,通过能源结构优化、设备升级和智慧赋能,系统性推进绿色港口建设。

清洁能源利用,从源头减少碳排放。淮安港大力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采用“自发自用、余电并网”模式,三期项目总容量达1200kWp,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80吨,减少CO₂排放约1200吨,兼具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同时,实现了港口岸电设施全覆盖,共建设9套岸电系统,确保船舶靠港期间使用清洁电力,显著减少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实现船舶靠港“零排放”。在设备更新上,优先选用新能源设备,已投入超2500万元采购锂电新能源转运集卡、电动叉车、电动正面吊、电动无人平板车等,这些设备动力响应快、能效高,特别适合港口频繁启停的作业场景,从源头减少碳排放。

设备工艺升级,提升作业环节绿色水平。淮安港以三期项目为引擎,大力推进智能化建设,部署了自动化集装箱起重机、自动无人平板车、智能充电桩等先进设备,构建起“设备自动化、管理数字化、能源低碳化”的新型港口运营模式,旨在打造长江流域内河港口的零碳智慧标杆。同时,淮安港积极助力发展多式联运,推动海铁联运建设,开通了至上海港、宁波港、连云港港的3条海铁联运线路。相较于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并实现了节能低碳环保的目标。

淮安港的绿色发展“碳”索获得了广泛认可,先后被授予“省级绿色港口”、江苏省星级绿色港口、“江苏港口企业20强”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既是肯定,更是动力,激励着淮安港持续深化绿色理念,加快建设绿色港口生态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绿色、高效的物流支撑。

三、数字板块:创新驱动智慧出行

数字化是推动绿色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淮安交投集团旗下数据集团以出行即服务(MaaS)理念为核心,打破交通方式壁垒,构建智慧出行一体化平台,通过资源高效整合与服务模式创新,引导公众向绿色出行方式转变。

平台整合,实现“一站式”绿色出行服务。淮安MaaS示范工程整合了约100条公交线路、1400辆公交车、33个有轨电车站点、140多辆网约车,以及2.2万辆共享(电)单车和400多家停车场资源,构建了城市交通出行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共享、运营的一体化体系。核心应用“城客e家”App实现了城市公交、有轨电车、共享(电)单车、网约车等绿色出行方式的“一码通”服务,并逐步接入航空、铁路等功能,让市民通过一个平台即可完成全程规划、实时查询、便捷支付,极大提升了绿色出行的便利性和吸引力。

资源优化,精准补充与智慧减碳并行。在慢行交通方面,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投放共享(电)单车,建设3500余个驿站,累计服务超3200万人次,运行里程超1.2亿公里,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在静态交通方面,通过整合停车场资源、推广ETC无感支付、投资建设智能立体停车库等措施,大幅缩短车辆停留时间,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交通运行效率。

目前,淮安MaaS平台用户已突破138万,累计服务超2000万人次,使市民出行时间缩减10%以上,该工程成功入选2022年度全国交通运输科技示范工程,是江苏省唯一项目,并被列入江苏省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示范案例,荣获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相关成果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为全国同类城市提供了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推动交通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淮安方案”。

从纵横阡陌的绿色公交网络,到智慧高效的内河绿色港口,再到触手可及的数字化低碳生活服务,淮安交投集团以系统思维和务实举措,在公交、港口、数字三大板块协同发力,深刻演绎了绿色低碳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展望未来,淮安交投集团必将继续驰而不息,勇毅笃行,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探索更深、实践更广,为描绘中国式现代化淮安新图景贡献更强劲的交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