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港口集团:深化国企“产改” 打造现代新国企
时间:2024-09-30 09:30:53

省港口集团大力推进“奋楫者”企业文化宣贯落地,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以“百舸争流 奋楫者先”的昂扬姿态,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能优秀的产业工人队伍,为谱写“学习型、实干型、幸福型”现代新国企新篇章凝聚强大动力。

自2020年被确定为全省产改试点单位以来,省港口集团聚焦政治保证、素质提升、制度落实、权益维护,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取得显著成效,先后有11个产改试点项目获评省部属优秀产改项目。

坚持党建引领,把牢政治方向“不偏离”

 强化党建引领,通过举办“省港大讲堂”、职工道德讲堂、思政微课、知识竞赛等活动,推动学习进基层、到班组。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建促产改”,把党的领导贯穿产改工作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产改工作,集团3个党建带工建案例被省总工会评为“优秀创新成果”。

 打造“奋楫者”品牌,建立具有江苏港航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引导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争做“爱党爱国、向上向善、敬业专业、善作善成”的奋楫者。广泛开展职工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游泳等群众性文体活动,用文化涵养职工精气神,汇聚万名职工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

 集团持续加强先进典型选树力度,研究制定《江苏省港口集团港口工匠评选表彰办法》,开展劳模进基层巡回宣讲活动,让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比有标杆。产改以来,涌现出一大批新的港口先进典型,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1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名、全国工人先锋号2个、省劳动模范3名、江苏工匠5名,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先进个人125名、先进集体107个。

坚持技能强港,聚焦素质提升“不松劲”

 充分利用地方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与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专院校合作,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式培养、套餐制培训,整体提升职工技能水平。设立拜师节,持续开展导师带徒活动,累计师徒结对超900对,确定集团层面“导师带徒”重点培养对象22对,表彰优秀师徒11对,有力地促进了先进经验、技能绝活和敬业精神的传承,助力职工快速成长成才。

紧扣集团年度生产经营任务和重大工程,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所属企业每年开展船员、司机、维修电工、理货员等港口主体工种技能竞赛,先后承办全省港口门机司机、岸桥司机、叉车司机职业技能竞赛,积极组队参加全国流体装卸工、门机司机、岸桥司机职业技能大赛,进一步构建“全公司覆盖、全员参与、全方位推进”竞赛格局。累计产生全国交通技术能手6名、江苏省交通技术能手16名、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12名。

广泛开展职工“五小”活动,评比表彰职工创新成果18个,促进推广应用,激发职工创新创效活力。镇江港“5G智能遥控电动装载机在散杂货港口的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评“全省职工‘五小’活动省级优秀项目”。制定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表彰命名创新工作室22家,并给予每家5万元奖励。全集团创建创新工作室29家,累计获得发明专利 61个,实用新型专利 365 个。集团2项职工科技创新成果获评“省部属企业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1项职工操作法获评“省部属企业职工十大操作法”,3项职工发明专利获评“省部属企业职工优秀发明专利”。

坚持职工至上,站稳群众立场“不动摇”

 完善职工服务体系,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全力推动幸福企业创建。累计投资近2000万元改善一线职工候工环境,修缮房屋245间、美化环境4.2万平方米。开展“职工好食堂”评选,提高食堂供餐质量和服务水平,集团5家食堂获评省国资委“职工好食堂”称号。每年组织600余名一线职工、劳模先进代表开展疗休养,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关爱力度,每年用于困难职工帮扶资金达300万元。

 在企业效益增长的同时,省港口集团稳步提高职工收入,让职工共享港口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红利。大力推行“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建立技能水平与薪酬等级挂钩制度,设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专项补贴,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和新获得职称职工的奖励。集团所属苏州港2023年对56名高技能人才,分三档给予8万元、5万元、2万元的年度人才津贴。

 此外,架设职业发展立交桥,打破学历、职称、身份等限制,让优秀产业工人可以在管理、技术、技能不同岗位类别之间进行横向职业发展,贯通横向交流渠道。畅通班组长成长通道,基层队级管理人员优先从班组长中选拔,三级公司管理层优先选择具有班组长工作经历的人员。产改以来,100余名高级工、技师,以及各类竞赛优胜者被提拔为班组长,70余名业绩突出、现场管理能力强的班组长被提拔到管理岗位。目前,集团初步构建了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拓宽了职业发展通道,完善了福利保障制度,实现“职工得实惠、企业得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