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头基金加快布局,用资本的力量推动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辟产业新赛道、增强产业引领力。常州投资集团布局未来产业跑出“加速度”。近日,由其携手国内一线城市国资国企谋划的智电汽车产业基金正紧锣密鼓推出。除智电汽车产业基金外,在新质生产力重塑产业赛道背景下,常州投资集团更聚焦新能源储能、合成生物等领域,当好“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优化打造的“1+3+X”政府投资基金体系正为常州实体经济注入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
基金牵引 提升产业能级
发展新质生产力,国资国企如何走在前,做示范?常州投资集团清晰定位:强化“金融控股平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战略功能的支撑力,成为服务市委市政府战略落地的主平台,服务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基金的牵引力强劲。锚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新航向,常州投资集团坚守实体经济根基,以前沿科技基金提升城市产业能级,持续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投入规模和力度。围绕常州新能源产业链“发储输用网”各个环节,2023年,常州投资集团率先发起设立总规模50亿元新专项母基金——常州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设立合成生物产业基金20亿元,首期规模3亿元,培育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市场前景的专有技术、专利技术拥有人或研究机构创办的合成生物产业企业;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发展,设立总规模60亿元的天使母基金,以及总规模10亿元的龙城英才科创天使基金。至此,常州市市级构建起以龙城科创发展基金“1”支一级母基金为引领,产业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3”支二级专项母基金为抓手,以“X”,即专项母基金参股多支子基金为架构的基金矩阵。 而今,从专注“卡脖子”技术的化合物半导体基金,到探索“零碳”科技的新能源基金,再到拓展生物“新边界”的合成生物基金,“X”阵容不断扩大,仅新能源领域,已组建了总规模超百亿元的11支市级子基金,累计投资本地新能源项目34个。不仅如此,武岳峰科创、IDG资本、松禾资本等外部资本力量争相入常,设立了总规模超360亿元的行业子基金群,撬动超300亿元市场资源投向新能源、合成生物等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实现全市对新质生产力产业布局能级提升。
以投带招,促进产业集聚
奋勇争先攻坚重大项目、抢进度、抓投产,眼下,位于华罗庚高新区的安易行新能源换电产业总部基地项目现场,工程车来回穿梭,施工正酣。根据项目建设节点,今年6月份,2号和3号车间以及办公楼主体封顶。一期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1000套私家车与商用车换电站产能。安易行常州换电总部基地将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换电装备产业基地。作为2024年江苏省重大项目,安易行换电产业总部落地常州的背后,是常州投资集团以政府投资基金为纽带,以产业投资带动招商,招投联动的新发展缩影。推动重大战略性项目落地,“政府投资基金+产业”的创新模式,为常州招引了新型镍氢气电池公司EnerVenue等48个创新型产业项目,在常投资总额超300亿元,使本土产业向“新”向“绿”集聚。产业和资本有机结合,构建出被投企业利益,发展赋能的合作关系。常州投资集团还采用股权直接投资等市场化方式,引导资本投向科技型企业和科创产业链群,在投资过程中实现产能落地,也让投资者参与到新质生产力的成长中,共享经济成果。据统计,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市级政府投资基金及其参股子基金累计投资常州项目243个,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投资额近70亿元。在市级政府投资基金全方位引领带动下,全市已有15家企业上市,4家企业成长为独角兽,16家企业成长为潜在独角兽,27家企业获评瞪羚,59家企业获评专精特新(专精特新小巨人)。
扎根本土 创新产业价值
扎根常州这个“大本营”,常州投资集团围绕城市经济发展深耕,以幕后英雄助力常州本土企业发展,助推产业创新,业绩喜人。常柴股份,老牌国企。在资本的推动下,常柴持续进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在农机小柴行业始终保持着龙头地位。仅去年就有8个产品获得市高新产品认定,2个产品通过了省两新产品认定。2023年海外出口创汇超过5565万美元,同比增加21%。厚生新能源公司,由常柴股份有限公司等作为创始股东联合发起设立,研发生产锂电池原材料中高附加值的隔膜材料。在常州投资集团等各路顶级资本的投资加持下,厚生新能源晋升“独角兽”企业,新一轮融资后,目前估值达83亿元。其山西二期项目八条产线投产,三期重庆基地已开工建设。国能常州2×100万机组扩建项目于2023年8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计划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实现双投。常州投资集团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占股比例从国能一期的4%提升至国能二期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