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属企业 > 规划设计
文化“站C位” 人才“当主角”——让省属规划设计企业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发布日期:2023-09-20 浏览次数: 字体:[ ]

“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党的二十大赋予国有企业的使命任务和提出的殷切期望,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自成立以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始终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总原则,围绕打造“全国领先的规划设计咨询机构、城乡建设集成服务旗舰平台”目标愿景,以人才培育和企业文化为“翼”,持续推动企业做优做强,努力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赋能添彩。

以文化聚人才 塑造“一流”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此,一个企业、一个集体更加需要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为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四十年创业史“孕育”企业文化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奋斗史、创业史。从四十多年前创业的地下室到如今的智能化大楼、从十几人的初创团队到一千多名人才组成的企业集团,形成了自身的企业文化体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服务城乡建设和推动企业发展的征程中,集团孕育了鲜明的文化特质,软实力不断增强,凝聚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为实现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集团组织全体员工参与,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的实践路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最终确定核心价值观:孜孜以求、先行一步、协同共生、创造价值。

企业文化“汇聚”集团共识

“孜孜以求,先行一步”饱含了坚守专业初心、打造匠心精品、保持创新热情的追求。集团作为行业首家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发挥省级战略智库作用,肩负做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时代规划重任,“求”的是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先”的是开拓精神、突破勇气,我们超前谋划省域空间格局塑造,深度参与江苏省首轮镇村布局规划编制、首批村庄建设规划试点、两轮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率先在全国开启了都市圈规划编制。今年7月,由集团作为两家牵头编制单位之一完成的《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成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以来第一个获批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为江苏“走在前列”提供规划设计支撑。

“协同共生,创造价值”凝聚了集团始终坚持协作共赢,价值为先的理念。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已经袭来,生产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趋势更加突出,我们联合十四家成员单位发起成立“江苏城市更新服务联盟”,与东南大学等合作完成数字规划平台研究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投资平台多元主体合作,共同打造职业发展平台、实现员工价值,搭建产业生态平台、提升伙伴价值,提升咨询策划能力、创造城乡价值,不断延伸规划设计产业链上下游长度。

集团共识“破题”人才集聚

集团在高速发展进程中建立起一支梯次合理的技术人才队伍,拥有江苏省设计大师3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入选省“333”工程人员66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人员5人,高级以上职称300余人、占技术人员的30%,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著名高校兼职教授50余人。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集团人才利用的效能还不够高、对高级人才的吸引力还不够强、培养人才的影响力还不够广。

我们认为,破题的关键就在于激活日渐完善的企业文化内核、构建人才实现家国情怀的优秀平台、制订展现人才价值的合理制度、赋予人才包容创新的成长环境。当然,核心价值观塑造并非一朝一夕,坚定文化自信更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让核心价值观成为推动实干担当的强大动力,成为广大人才的精神追求,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和力量源泉。

以人才凝合力 培育“一流”体系

刚刚过去的8月,集团举行了“新起点,正启航”2023年新员工集中入职仪式和系列培训,在行业景气度下降的当下,集团人才引力逆势上扬,两年共录用了380余名新员工,这其中既有刚走出象牙塔的名牌大学毕业生,也有“闯荡江湖”多年、有一技之长的团队精英,更有名满业界的专家“大牛”,大家在企业文化的旗帜下聚集在一起,也在用奋斗和智慧践行企业文化。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集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相关要求,在主题教育中大兴调查研究,我领题“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提升人才培养实效”重点调研课题,通过一线调查、实地研究,结合行业特点和人才需求,力求找寻到一条能够吸引人才、提升人才的路径体系。

青苗培养:扶上马、送一程

我们优化新员工培养机制,对于没有经验的行业“萌新”,建立入职前“实习生直录”机制,入职时开展“集中培训+个别培养”,入职后实施“青蓝计划”新员工导师制,入职1~2年的技能大赛、职业规划引导等,实现新员工职业发展初期指导全覆盖。不仅扶上马,更会送一程,帮助新员工对项目运作建立全面认识,以“传帮带”打通成长“快车道”。集团信息中心青年员工韦胜在所在部门和专业委员会的积极引导下,发挥个人专长,入职以来专注探索数字规划最新解决方案,切实解决生产实践技术难点问题,发表SSCI、SCI学术论文十余篇,成果获得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荣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通过实践磨砺和检验,一批青年员工快速成长、脱颖而出,成为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的主力军。

雏鹰振翅:优平台、敢试错

我们健全项目负责人培养机制,对于培养和引进的储备人才,打通和拓宽职业发展通道,明确员工努力方向,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探索创新,支持担当作为。今年,集团围绕“需要什么”“培训什么”以及“如何培训”等关键点,定向赋能,完成15个主题、33门课程的开发,组建涵盖各领域方向的42人讲师队伍,完成3期项目负责人培训班,100余名骨干人才得以快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和工作要求,即将扮演项目负责人的崭新角色。

骐骥驰骋:严标准、拓路径

我们完善干部队伍培养机制,结合干部人才成长规律,以“推得动变革、管得好团队、带得动专业、树得了标杆”干部4T能力模型为标准,通过具体化、有界定、可评判的选拔标准识别干部,精准“画像”,识人选人,集团成立3年来已选拔各层次干部人才11批200余人次,一批成绩突出、员工认可的优秀同志走上管理岗位。对于群众公认、有发展潜力、做出重大贡献的优秀年轻人员,秉着“成熟一个使用一个”的原则,开辟选拔绿色通道,大胆提拔使用。

高峰领军:统资源、扩影响

我们建立行业领军人才培养机制,针对目前集团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整体影响力不高的现状,充分发挥党管人才的核心作用,完善政策保障,打破部门壁垒,成立技术发展委员会,制定单独的考核机制、薪酬政策、评价体系,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向奋斗者、价值创造者倾斜,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新力,实现能上能下、人才流动。梅耀林、袁锦富、相西如成功当选“江苏省设计大师”,并领衔成立“大师工作室”,开展重大难新项目攻关研究与生产实践,着力培养技术骨干力量,特别是“梅耀林大师工作室”围绕城市更新、国家文化公园保护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入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技术性成果和项目,在行业内外取得了较大影响,获得“省部属企业系统示范性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等荣誉。

以合力谋发展 争创“一流”企业

通过涵养文化“活水”、厚植人才“沃土”,集团高质量发展有了养分和土壤,在此基础上,集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就“以学促干”提出的明确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真正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紧扣党的建设培“根”铸“魂”

充分发挥集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深入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生产经营融合提升,以党的政治建设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积极融入国家和江苏发展战略,全面履行国有企业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经济责任,提升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各方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

紧扣改革创新激发动能

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集团作为新生国企,“起步就冲刺”从无到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2022年,省规划设计集团新签合同额相比未转企前的2019年增长超过60%,营业收入增长40%,综合实力位居省级规划设计行业前列。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入“深水区”,国土空间规划变革下的“体系重构”逐渐形成,坐守传统规划路径只会越走越窄。我们将聚焦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总目标,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的总原则,发扬斗争精神、迈实改革步伐,完善体制机制,打造人才高地,以智库建设和集成服务为双轮驱动,打通上下游屏障,共同创造城乡价值。

紧扣数字赋能战略转型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在多年规划设计行业数字技术应用研究的基础上,集团把握数字中国发展趋势,集聚数字人才、融入数字文化,聚焦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倾斜摄影、实景三维建模等,探索全过程、全周期、全要素、全方位参与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联合科研院所共建“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研究创新实验室”“江苏省规划建设数字化工程研究中心”等,建立“数智规划”空间数据展示平台,推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特色田园乡村数字平台、鼓楼区城市更新数字平台等一批数字化项目落地运营。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快数据资源建设、打造应用场景,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手段、模式、理念创新,聚焦“赋能管理与促进协同”“数字规划与智慧决策”“城市治理数字化与精准治理”三大重点任务,全力冲刺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