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属企业 > 沿海集团
省沿海集团:盐土添“绿意” 发展增“底气”
发布日期:2023-08-08 浏览次数: 字体:[ ]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加强耕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是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路径。

省沿海集团条子泥垦区匡围面积10.12万亩,其中规划用于农业种植面积约3.2万亩,这些中重度盐碱地土壤表层平均含盐量高达10‰以上、有机质含量仅有2‰左右,高盐且贫瘠的土壤极不适宜常规农作物生长。面对这样的土壤环境,一条滨海中重度盐碱地改良之路就此徐徐铺开。

科学治理添绿意

微风起,稻田下水光闪烁,和着稻浪翻涌时的沙沙声响,满眼铺满生机,等待秋日丰收时刻。自2018年起,省沿海集团所属东台公司以垦区内2万亩中重度盐碱地自主改良为目标,经过5年反复实验和盐碱治理,垦区已成功改良约1.6万亩盐碱地,今年已完成约1万亩水稻的种植工作。时值盛夏,垦区条北种植区内一片绿意葱茏。

开展沿海滩涂盐碱地改良治理耗时长、投入大、过程较为复杂。省沿海集团外请行业专家、内育农技人才,共同深入田间收集观测数据,采用化肥减量施用、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举措,专门建立实验室用于分析土壤、水质环境,检测有机质变化,修正适合条子泥垦区盐碱地绿色生态综合治理技术经验,积累土壤改良、地力提升、粮食增产等关键技术数据,为条子泥垦区盐碱地综合治理提供较为可靠的自主技术体系支撑。2018年,盐碱地治理在土壤改良第一年就得到了回报,改良后的土地实现小麦平均亩产超800斤。刚刚结束的夏收,垦区内油菜亩产从原来的180斤到增产至260斤,昔日土地泛着斑白盐渍的贫瘠之景已被绿意绵延取代。

以种适地选良品

省沿海集团在推进盐碱地改良的同时,认真研究筛选适生性耐盐品种。创建了盐土农业示范区,根据不同盐碱程度和土壤状况,尝试开展不同类别的盐碱地综合利用,取得了可喜成绩。盐碱化较高的水田选育工作中,开展了16个耐盐水稻新品种适应性种植试验和推广示范,耐盐水稻最高亩产近1000斤。

为了最大限度地培育特色耐盐品种,94种藜麦品种在示范区试种筛选,低海拔地区藜麦种植初步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种植,2个藜麦优质品种“脱颖而出”,亩产超200斤。省沿海集团还尝试甜高粱、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等青贮饲料种植,选种耐盐高粱,耐盐大豆,藜麦等耐盐作物,既吸收土壤盐分,所产的秸秆也能用于还田、改善土壤结构,全年亩均收入提升明显。

硬核技术增底气

在条子泥垦区尝到了土壤改良的“甜头”,增添了做好盐碱地大文章的信心和决心,带着条子泥的经验,省沿海集团用科技赋能核心能力建设,练就人无我有的“一招鲜”杀手锏,把盐碱地改良的技术发挥到最大限度。围绕土壤耕作层快速构建、盐碱地治理、土壤健康长效管理等需求,正着力解决重度盐碱及周期性返盐、土壤质地和结构不良、盐碱地综合肥力低下等关键问题。同处于盐城东台的仓东公司,承接面积达4500亩的土壤改良任务。省沿海集团所属土地公司及其业务链企业采取“课题研究+工程性验证试验”方式开展技术攻关,把滨海盐碱地专用自主配方运用到这片土地,仅用半年时间,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大于11.3g/kg,pH值小于8.0,盐分含量小于1.2‰,土壤盐碱化得到明显改善,首批水稻种植顺利开展。如今,成片水稻长势喜人、绿意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