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弶港,“弶农”牌西蓝花常年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左右,出口量占盐城市五分之三、全省五分之一,形成了一条集西蓝花育苗、种植、冷藏、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蔬菜产加销产业链。弶港曾经成为江苏规模最大、总产最高、出口最多的西蓝花生产基地。
弶港的西蓝花种植是在大棚西瓜大规模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时间回到2003年秋,当时弶港大棚西瓜发包面积达到创纪录的2.3万亩,在西瓜轮作周期过短问题凸显的同时,西瓜后茬种植作物种类多乱杂、效益差的问题也十分突出。白菜、萝卜、玉米、棉花等,本地秋熟能种的作物几乎都有,种植水平和效益普遍不高。再加上不同作物不同品种收获期不一,影响“三秋”进度。轮作周期过短的问题通过调整布局,主动压减西瓜种植规模容易解决,但如何优化西瓜后茬种植模式、提高种植效益成为突出难题。
弶港和瓜农们在积极谋求解决西瓜后茬问题的同时,出口蔬菜加工企业也正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生产基地。同年秋,弶港对接上了台湾东海公司,开始了西蓝花的小面积试种,并一举获得成功。农场土地集中连片规模大,生产组织化程度高,特别是生态条件好、土壤农药残留指标满足出口蔬菜生产要求,出口蔬菜加工企业十分看好;西蓝花由于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特点,用工相对较少,可规模化种植,收获期基本不影响秋播。近乎完美的诉求契合,使双方的合作快速升温,2004年东海公司在弶港的西蓝花种植面积扩大到200多亩,2005年增加到近2000亩。农场的基地优势很快引来了更多的合作伙伴,南通嘉安、浙江银河、上海景瑞等出口蔬菜加工企业先后来场建立西蓝花生产基地,本土的海鑫食品也注册成立并迅速发展壮大。以与出口蔬菜加工企业合作订单生产为主,2010年,弶港西蓝花种植面积已达6700亩,全场超过三分之二的西瓜后茬种上了西蓝花。
随着西蓝花种植热不断升温,西瓜后茬转包价格一路走高,由最初的每亩300至400元,提高到最高时700至800元,瓜农的西瓜后茬种植之忧解除了,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但少数瓜农要价过高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困扰着西蓝花种植者,影响订单面积的落实和西蓝花种植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为了鼓励和促进西蓝花产业的健康发展,解决西瓜后茬转包中的矛盾和问题,弶港经过反复调研论证,调整了西瓜田发包政策,将西瓜田承包期,由一年调整为半年,西瓜后茬统一发包种植西蓝花,此举有效地解决了西瓜后茬协商转包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西蓝花种植规模的进一步扩大。2012年弶港西蓝花种植面积突破1万亩,95%以上的西瓜后茬全部种植西蓝花,形成了具有弶港特色的“两西”种植模式,成为当时省内集中连片种植规模最大、产品质量全部达到出口标准的西蓝花生产基地。
在稳定秋西蓝花种植规模的基础上,弶港成功引进和推广了春西蓝花,种植规模常年稳定在千亩以上。西蓝花种植者由最初的单一出口订单种植,发展为与多主体合作和直接与内销市场对接,越来越多的国内消费者吃上了弶港生产的符合出口标准的优质西蓝花。本土企业也已由最初的订单种植起家,逐步向冷藏和产品初加工方面延伸。
多年来,虽然西蓝花种植效益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年度之间相差较大,但即使在价格低谷年份,由于有订单托底,种植规模较大,大部分种植者每年都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益。西蓝花市场价格走高的年份,亩效益达2000元左右,高的超过3000元,短短几个月轻松赚几十万、上百万,甚至数百万的不是个例。20多年来,西蓝花致富了弶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