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贯穿江苏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沪高速公路沂淮淮江段扩建工程提前完成“四改八”扩建任务,正式通车。项目扩建后对贯彻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促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提升国家公路大通道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我省“1+3”重点功能区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京沪高速公路沂淮淮江段扩建工程北起鲁苏省界,南接五峰山长江大桥,纵贯徐州、宿迁、淮安、扬州4市10县(区),全长约259.5公里,按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实施扩建,是我省有史以来一次实施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概算总投资约312.6亿元。全线设25处互通立交(其中原位扩建20处,移位新建5处),设服务区6处(其中原位扩建5处、移位新建1处)。
京沪高速公路沂淮淮江段于2000年11月建成通车,串起了苏北、苏中、苏南,推动了区域融合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条处于江苏中轴、连接南北交通的繁忙大通道,交通量常年处于饱和状态。为了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2020年3月实施全线双向“四改八”扩容升级改造。历时三年多的建设,项目八车道改扩建顺利完成,届时可从正谊枢纽向东连接沪武高速到达上海,也可顺五峰山长江大桥向南连接江宜高速、沪蓉高速往上海或浙江方向,不仅进一步提升了苏北、苏中至上海、浙江的路网通行能力,而且将有效分流路网车辆、缓解局部路段拥堵,预计平均每天通行量从扩建前的3.4万辆增至4.5万辆。
京沪高速公路沂淮淮江段扩建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 秉持“安全高效打造品质新京沪、智慧环保树立扩建新样板、聚力擎旗共创党建新品牌”的建设目标,聚焦精细施工助推工程进度,聚焦科技创新提升工程品质,聚焦智慧管控护航工程安全,聚焦党建引领凝聚建设合力,为推动江苏高速改扩建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生动实践和经验探索,取得了多项创新示范标准成果。建立“一路多方”协同高效扩建机制,面对涉路施工安全风险大、关键工序质量管控难、立体交叉施工工序多、交通组织转换频率高、保通保畅任务重等五大挑战,建立了扩建指挥部、江苏交控、高速交警、交通综合执法、沿线各级地方政府“同心同向、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高效联动工作机制,联合制定拆桥封闭施工、涉路安全施工方案,科学确定交通组织、应急处置方案,精准设置导航前置提醒,高效安全保障了项目建设,为改扩建工程提供了“京沪方案”。
作为该路段运营管理单位,江苏交控京沪公司先后成立沂淮、淮江两个现场监管组,对房建和机电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费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靠前指挥监管。组织编撰工程建设制度,规范从业标准,让各参建单位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工程建设提供坚实制度保障。开创性向改扩建指挥部派驻纪检监督组,实施“嵌入式”监督,确保制度优先、程序优先、合规优先。联合“一路多方”研究制定改扩建保畅方案,实行控车型、控车速、强服务的“两控一强”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平安出行,保障改扩建工程的高效推进,打造出“一条路、一家人、一颗心”改扩建道路保畅“京沪模式”。
在圆满完成此次高速公路投资建设任务的基础上,江苏交控将进一步在科学化管控、数字化调度、精准化救援、品质化服务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社会公众的“快速畅行”和“品质服务”体验感,努力使“战略通道”的流量资源禀赋优势,发挥出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效应”。立足已建成的良好“硬件”支撑,持续强化“智慧运营”机制的“软件”建设,着力构建“车、路、云”全方位融合的智慧服务场景,让公众出行更安全、更便捷、更智能,走出一条适合江苏特色、经济便捷高效的智慧高速发展之路。对京沪改扩建中的体制机制、先进做法,进行全面系统总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京沪方案”和“京沪经验”,在新的项目中推广应用、集成创新,努力打造“安全畅通、舒适耐久、智慧高效、绿色发展”的世界一流高速公路。
“十四五”期间,我省计划完成高速公路改扩建450公里以上,目前宁合、宁马等扩建项目已建成通车,京沪高速沂淮淮江段扩建项目今日建成通车,长深高速连云港至淮安段、沪武高速太仓至常州段等一批扩建项目加快实施,三年内还将开工扬溧高速镇江南互通至丹徒枢纽段、京沪高速广陵枢纽至靖江枢纽段等扩建项目,加快缓解高速公路主通道拥堵问题,更好服务人民群众出行需求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