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新闻
国企故事 | “中国师傅”带出“洋徒弟”
发布日期:2023-05-23 浏览次数: 字体:[ ]


扎根孟加拉国18年,徐矿集团孟巴项目部有许许多多“中国师傅”与“洋徒弟”,师徒之间特殊的情结使中孟友谊在这里绽放升华,当地工人也早已融入中方干部职工团队,占比达79%。


熟练的中国名词

春末夏初的孟加拉国,在巴拉普库利亚煤矿1306工作面,一名当地小伙正在孟巴项目部综采一区检修班班长周强的指导下,熟练地更换煤机配件。“采煤机OK?”“OK”……在动作比划和语言交流间,这对师徒完成了机电设备维护的保养工作。

2005年,孟巴项目部成立之初,周强积极响应徐矿集团走出国门创业的号召,成为孟巴项目部第一批煤机手。18年里,这位“80后”带的“洋徒弟”涉及煤机手、机电维护、支架工等多个工种。

如何与“洋徒弟”沟通交流,传授技能?“孟工使用的所有专业名词都是中文。”周强自豪地告诉记者,巴拉普库利亚煤矿是孟加拉国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现代化煤矿,所有的专业名词对于孟工来说都是全新的,于是跟着“中国师傅”们,孟工慢慢用中文记清了这些专业名词。“支架、单体、溜子、煤机……”这些中文名词,在“洋徒弟”的口中都能流利表达。


“俺带出了10多个洋徒弟”

谈到在孟巴项目部这几年最骄傲的事,52岁的机电工区供电班班长吴厚刚自豪地说:“俺在这里带出了十七八个‘洋徒弟’呢!”

吴厚刚所在的班组有3名中国工人和12名孟工。每名中国工人带4名孟工徒弟。每天早上,吴厚刚都会领着“洋徒弟”们巡检,交代好注意事项;工作结束后,再逐一为徒弟们协调解决难题。

“一师多徒”产生了竞争,“洋徒弟”们私下常会比较谁干得多、学得快,谁被中国师傅夸奖过。过去下班就走的当地工人,现在到晚上也总是围在师傅身旁请教问题。“以师带徒效果很明显,现在12名孟工中已经有9人成为了技师。”吴厚刚说。

“中国师傅”毫无保留地带“洋徒弟”,让孟工尽早掌握了独立作业能力,快速提高了技术水平。目前,徐矿集团孟巴项目部已经有28名孟方工程师成为技术管理骨干、290人达到一般工等级、514人达到技能工等级、58人达到班长等级。


“我的‘洋徒弟’当上了班长”

查黑木是孟巴项目部机电工区技工班班长,2016年来到孟巴项目部。“我几乎是从零开始,现在我不但能独立工作,而且还当上了班长。师傅经常告诉我要‘各帕罗革命’(注意安全)。”查黑木口中的“中国师傅”是孟巴项目部机电工区区长助理邱国洋。

邱国洋是个严格的师傅,查黑木也是个认真的徒弟,虽然两人语言不通,但默契度极高,一个手势、一个动作,就能领会对方的意思。如今当上班长的查黑木靠在项目部工作的收入,不但把家里住了十多年的老房子翻了新,还供两个孩子上了学。

“徐矿集团‘满眼都是人才的理念’不仅适用于项目部的中国工人,也同样适用于孟工。”孟巴项目部负责人介绍,我们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深入开展技能提升、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始终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为孟工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广阔平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