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众美好出行需求是高速人的永恒追求。今年以来,扬子江公司江阴大桥管理处以擦亮“苏高速·茉莉花”营运管理品牌为抓手,以“管理更加规范、出行更加畅通、服务更加精准”定位,精心组织、精准发力、精细打磨,积极探索“两感”提升的进阶之路,为司乘创造更加安全、快捷、舒适的通行环境。
会意:深耕品牌建设,强技能促管理
突出精准施训,提档专业素能。以开展“茉莉风采”百日赛、“路网之盾”专项活动为契机,抓实“业务、服务、稽核”三项重点,建立“一月一培训、一月一交流、一季一测试”工作机制,管理处按照培训成果和测试成绩,对相关单位一对一点评、点对点指导,安排专人负责后期培训成果统计,杜绝培训“一阵风”、形式主义等问题,切实提高职工综合素能。突出典型引领,提升干事动能。每季度开展一次“优秀班组”交流活动,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对成功创建“苏高速·茉莉花”明星班组、年度优秀班组的创建经验、方式方法等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创建中涌现出的进典型、成功做法,定期对标查找不足,营造各单位、各班组之间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探索形成全流程规范化班组管理模式。突出监督职能,提优管理效能。按照公司下发的各类活动文件,研究制定管理处相关规章制度,采用“管理处-基层单位-班组”三级督查模式,通过四不两直交叉检查、视频抽查等多种检查方式,查短板、补弱项、促提升,实行清单式整改,持续改进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实现业务、服务提升长效化、常态化,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提质:解锁品牌内涵,疏堵点保畅通
发挥协作合力,提升救援效率。持续深化“远诱近控,联动保通”大流量保畅工作体系,建立路网区域联动、高地联动、应急救援联盟机制,采取“联合指挥、上路驻点、远程快处、循环补位”保通模式,20分钟到达率由原先的80%提升到100%,10分钟到达率由68%提升到90%,排障处置交通事故和清排障作业平均到达时间由12分钟缩短至5分钟,辖区交通事故平均处置时间8分钟。强化现场管控,加强源头治理。与地方交警协调沟通,在江阴南、江阴收费站启用入口红绿灯,避免入口外广场不同方向来车因抢道导致事故发生;坚持“货车必检,超限禁入”的原则,通过入口加装秤台,劝返车道两侧安全岛上安装提示LED显示屏、入口内广场设置劝返地标线以及亭外值勤人员前置指挥等方式,确保快速劝返,实现超限超载货车“零禁入”。坚持综合施策,巩固治堵成效。按照“主动治堵、未堵先治”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分析辖区各收费站车流量、车辆类型、驾驶员群体结构等特点,对“一站一策”精准治堵方案进行改进提升,不断完善应急保畅预案;联合沿江公司、“一路三方”等8家单位开展“峭岐枢纽交通中断事故应急演练”,持续积累联合救援实战经验,提升应急救援协同作战能力。
破圈:扩大品牌效应,优服务提形象
探索畅行模式,推动服务前置。探索推行“前置服务工作法”,即前置通知、前置引导、前置控制,通过提前通知、提前介入、提前处置,为道路保畅提供“一站式引导服务”,减少等待时间;在路段内推行“二维码救援定位标识”,通过扫码,能精准快速定位故障车辆、识别救援路线和当前道路摄像机,缩短救援时间;推动“窗口服务前置”,做到微笑服务,实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难必帮。提优路域环境,扮靓窗口形象。常态化开展路域环境巡查和集中整治等活动,定期清理路面、路肩堆积物和垃圾物品,清洁公路标志标牌等安全设施,确保沿线高速干净、整洁;各收费站积极开展站容站貌提升工作,对收费广场、车道、边沟、绿化带等重要区域、边角区域进行“全覆盖、无死角”的清理,刷新路域“颜值”,扮靓窗口“形象”。聚焦便民举措,延伸品牌内涵。始终将“苏高速·茉莉花”服务品牌与公众美好出行深度融合,积极探索“1+1+N”服务机制,成立“青年服务志愿队”,设立“茉莉驿站”流动服务台,打造“司乘之家”“母婴休息室”“ETC快速办理点”等特色,力所能及的为公众提供免费停车、休息、求助等便民服务,打通服务公众“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