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资监管 > 领导班子和人才建设
徐矿集团党委:以“兴才之道”砥砺“强企之路”
发布日期:2023-01-05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徐矿集团党委坚持“满眼都是人才”的理念,坚定“人人是人才、人人能成才、人人展其才”的工作导向,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以“兴才之道”砥砺“强企之路”,全力打造全国行业人才强企示范区。

以我为主,打通招引“渠道”。突出五湖四海、不拘一格,拓展市场化、平台化、社会化“三大空间”,增强人才招引柔韧度。拓展市场化空间,面向社会发布招聘信息,加大引进智慧矿山建设、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等关键技术创新人才和团队,储备实用性、多元化人才。拓展平台化空间,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校园招聘、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引进大中专优秀毕业生,2021年招聘高校毕业生418人。拓展社会化空间,实施柔性化招揽政策,通过研企、企企合作,利用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硕士研究生工作站、全国煤田地质系统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引进6名博士后开展科研合作和技术攻关,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聚焦重点,畅通成长“通道”。突出见苗浇水、精准滴灌,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管理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三支队伍”,激活人才成长新动能。实施管理人才领航行动,扎实推进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打破年龄、岗位、学历和职级限制,大力培养管理型人才队伍。大力弘扬劳模、劳动、工匠精神,实施“五匠”行动计划,深化拓展产改“双十”行动,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比武、以师带徒等形式,大力培养技术人才。先后培养省级以上劳模、好人、工匠87人次,3人入选省“333工程”,2名产业工人分别获评“大国工匠”“江苏工匠”。

环境赋能,拓宽服务“辅道”。突出产才融合、成风化人,抓好政策激励、服务保障、典型带动“三个到位”,优化人才服务软环境。抓好政策激励,建立差异化薪酬分配体系,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制等分配方式,推动薪酬分配向做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和一线岗位倾斜,提高人才收入。抓好服务保障,落实学历提升、学技提薪、硬件提档等硬核措施,对人才基地的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期最低收入保障,给予学历补贴和永久性住房补贴,免费提供公寓化住宿等福利待遇,着力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抓好典型带动,通过制作宣传画册、开展事迹宣讲、评优评先等方式,引导干部职工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服务好人才发展。

大胆创新,铺设发展“跑道”。突出以用为本、人尽其才,通过搭舞台、破壁垒、强历练“三力齐发”,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搭舞台重点用。打造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工作室、创新工作室等平台,系统实施“1111”人才培养工程、“5415”“5111”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工程,为人才搭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破壁垒大胆用。推行总经理(矿长)助理、党支部书记助理、科区长助理、首席工程师制度,突破身份、学历、职称限制,100名一线优秀产业工人走上管理岗位。强历练择优用。建立健全人才选用制度,将有成长潜质的人才放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历练,试行“揭榜挂帅”“赛马”用才。2017年以来,提任70后中层正职占比达50%,新提任80后中层副职占比接近50%。

合力攻坚,谋划制胜“要道”。突出党管人才、统筹推进,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评价、氛围营造“三项举措”,打造人才发展好生态。强化顶层设计,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建设六大人才基地指导意见,开展青年人才培养集聚专项行动,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人才工作新格局。持续完善人才管理体系,把人才工作纳入高质量考核,突出科学评价,在人才引进储备、推优评选、培养教育等方面适当向人才基地倾斜。强化氛围营造,依托“两优一先”“三评选四争创”评选活动,组织最美产业工人评选,持续开展“六个十佳”“徐矿工匠”等典型选树,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