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资监管 > 党建工作
无锡苏南食材党支部:“疫”起担当,争做疫情食材保供的“压舱石”
发布日期:2022-08-15 浏览次数: 字体:[ ]

“疫情是命令保供是使命。”7月刚刚过去的“战高温保供应”大“烤验”历历在目,无锡苏南食材党支部“疫”呼百应,党员主动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围绕“防疫”和“保供”两条主线,持续主动切换“战时”工作状态,在保供一线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能。

缺觉的“收货大王”

物资接收入库是保供配送的“最先一公里”,苏南食材公司锡山分公司仓储部主管吴海华带领8人团队“拧成一股绳,铆足了劲儿地干”。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他们平均每天工作13个小时,最长曾39个小时没有合眼,平时早上5点自然醒的生物钟早已失效。虽然身体抗拒起床,但一想到在执行为全市保供的任务,他们就立即清醒了。室外36℃,冷藏库5℃、冷冻库-18℃,吴海华与同事们不停地在室外和仓库间穿梭着,除了喝点姜茶祛祛寒气,每天要灌8到9瓶水。其他人还可以轮流歇一歇,作为负责人的吴海华不光要参与卸货、入库,还得做好统筹协调工作。电话24小时待命,有时候凌晨两三点钟还会接到社区“加单”的需求电话,所以吴海华随身带着充电宝,“充电宝每天起码充三次电,1200分钟的通话套餐也已经用完了”。

据统计,从接下保供任务开始,吴海华团队负责入库的收货物资累计3200吨,其中7日、8日运来的物资最多,总共来了51车327吨。作为一名党员和退伍军人,吴海华退伍不褪色,发挥党员作用,吃苦在前,但求无愧于胸前这枚闪亮的党徽。

坚毅的“食材搬运工”

炎炎烈日对于参与一线配送的驾驶员和配送员来说实属一种煎熬。青年党员张子康既是苏南食材公司锡山分公司仓储物流部组长、又是无锡市红色里程爱心车队队长,他主动请缨,和爱心车队成员王佳锡、王东等7人不惧炙烤,带领150名员工在烈日下日均工作6小时,最长达15小时,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封控居民的健康指数、幸福指数。而他们身上的这身“大白”防护服“一路相随”,从配送基地仓库外的月台上将食材包一一装上冷链车后,驾驶员和配送员就穿上防护服开车出发,待运送到每个社区的交接点位后,再帮忙将食材包一一卸下,直到回到基地才能将防护服脱下。脱下闷热的防护服,浑身湿透早已成为常态,甚至鞋子里都能倒出汗水来。

配送中因意外导致右小腿出现一道近50厘米长的红肿擦伤,张子康依然坚守岗位。他不好意思地说,这点小伤不算什么,年轻党员就该冲在前面!打完破伤风针、吃完消炎药,第二天他又继续投入运输任务。

因为中途不能脱下防护服,运输车队队员们都不怎么敢喝水,午饭也是吃罐八宝粥对付一下,能赶上回基地吃饭更是一种幸运。而作为车队组长,张子康有时候既要开车,又要带队、和社区交接,还要协调路上临时遇到的意外。每天“两点一线”披星戴月的奔波说不辛苦是假的,老家是盐城的他表示,正因为热爱这座城市,所以在第二故乡遇到困难时理应出一份力。

有劲的“战斗堡垒”

“收到十重厚礼:十全十美,十分走心!”“荤素搭配,营养全面,还都是品牌的!”在本次防疫保供中,由“苏南出品”的丰富的食材礼包一度刷屏朋友圈。这背后是苏南食材公司全体员工不分昼夜“战斗”的结果。

在应急保供的日子里,苏南食材党支部支委班子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从食材货源调拨到社区需求对接,从基地人员分配到防疫物资保障,都能看到他们不舍昼夜的身影,听到他们沙哑有力的声音。苏南食材公司锡山基地里,24小时灯火通明,每天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总面积超6000平方米的分拣间、仓储间和暂存间都被用于食材的分拣。分拣员们一字排开,按品种流水作业,手脚麻利地将各种食材一一分拣入袋,一旁空架子上还堆着未来得及处理的纸箱包装。每个袋子里既有草排、虾仁、狮子头等荤菜,又有黄瓜、西红柿、青菜等5种蔬菜,还有牛奶、苹果等丰富的礼包,足够三口之家两三天的供应量。

依托学生餐配送的资源优势,苏南食材公司主动对接、服务社区,调动起所有供应商,优选品牌食材,确保食品安全。同时,公司综合考虑市民的实际需求、烹饪难度,以及品种丰富、营养均衡等方面,精心制定了菜单,特别是新鲜叶菜每次备货都会抛量10%左右,绝不缺漏一户家庭的食材。

截至7月17日,苏南食材公司累计服务梁溪区扬名街道、新吴区新安街道等重点街道封控小区173次,配送运营18天,使用车辆717车次,出动配送人员4056人次,行驶里程近4万公里,提供了19.5万份安全优质放心的食材,配送准点率、准确率均实现100%,展现了苏南人“豁得出、顶得上、靠得住”的优秀品质,彰显了“有温度、有速度、有力度”的苏南担当,为无锡打赢疫情防控遭遇战交出了一份过硬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