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国资委坚持把“学先进、抓落实、促改革”活动贯穿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过程,在做好综合评估基础上,认真总结改革经验,及时开启“回头看”,全面展示工作成效,讲好国企改革故事,用改革的正能量进一步激发和凝聚起国资国企发展新动能。
一、认真组织谋划,持续推动“学抓促”走深走实。市国资委把“学抓促”专项工作作为提升改革质效的重要手段,贯穿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过程,切实谋划好后半篇文章。一是强化工作统筹。成立了由国资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各监管企业相应成立工作专班,明确任务分工,精心策划组织、主动作为、上下贯通、统筹推进国企改革成果宣传推广工作,让正面宣传舆论为国资国企发展赋能。二是选树先进典型。全面梳理改革中的典型经验、典型做法、典型案例,用徐工有限混改、国投集团投资公司试点、徐工汽车科改示范等自己的典型案例,现身说法,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三是用好宣传载体。市国资委近期分别与徐州报业传媒和广电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人民网、新华日报等建立业务联系,借助专业力量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唱响徐州国企改革主基调,传播徐州国资好声音。
二、突出改革主体,用心讲好国企改革故事。围绕参与改革的人和事,突出三年行动取得的新举措、新经验、新成效,制定“六个一”总结宣传方案,努力讲好国资国企改革故事。一是写好一篇自评报告。指导各市属企业和县市区严格对照评估要求和改革任务,抽调专人组成起草小组,认真剖析、客观评估、全面总结,努力形成高质量的自评报告。二是举办好一场知识竞赛。以“强化国资监管·决胜三年攻坚”为主题,全面梳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知识点,形成近1000道竞赛题库。引导各市属企业积极备赛,一线广大职工踊跃参与,通过层层内部选拔,11家市属企业集结精干力量组成参赛队伍参赛,现场设置步步为赢、眼明手快、观众有奖答题、沙场点兵(现场抽点市属企业分管领导答题)等环节,整场比赛竞争激烈、精彩不断,充满知识性、趣味性和对抗性,活动取得较好效果。在竞赛现场,一名公交公司驾驶员动情的说,公交集团被收归国有让她有了回家的感觉,而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让她干劲更足了。三是拍好一部宣传片。旨在通过直观的影像展现国资国企近年来改革发展的业绩,让广大职工群众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进一步提升市属国资国企社会影响力。目前正在组织力量进行脚本创作、素材搜集、视频拍摄等工作,计划二十大前发布。四是编好一部优秀案例集。高度重视基层首创精神,支持鼓励企业及时总结上报改革好经验、好做法,认真编印《徐州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简报》;已汇编《优秀改革案例集》两册,徐工有限混改、徐州国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等案例被省国资委纳入优秀案例,同时也被徐州市委组织部编入干部教育案例库。五是策划好一场新闻发布会。计划于党的二十大召开前举行徐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新闻发布会,市国资委与市属企业一起“现身说法”,通过具体事例、主要经营指标展现改革成效,推介成绩亮点。拟邀请新华日报、省广播电视台、中央媒体驻徐记者等主流媒体参与宣传推介。六是起草好一篇领导署名文章。与市委研究室等部门一起认真起草市领导署名文章,拟在市级以上主流媒体进行刊发,在更高层次、更高规格上宣传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取得的成就。
三、固化改革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将改革中的创新举措和成熟做法,固化为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加快形成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一是形成一批科学高效的决策议事制度。市属企业全部建立了规范有效的董事会决策体系、明确了党委前置研究事项清单、个性化制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等一系列文件制度。2021年,外部董事参加董事会146次,审议议案529项,提出意见建议454条。二是健全一批市场化转型发展制度。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全部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市属国企系统累计开展集中学习培训达2400多场次;定期举办“国资大讲堂”,让机关干部、企业骨干“自己讲”,全面提升业务能力水平。固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成果,让末位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成为常态。国投集团引入11名职业经理人并实现市场化退出2人,文旅集团市场化引入创新团队,经理层成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孵化出“彭游礼”等一批市场抢手的创意项目。徐工汽车从上至下签订军令状,将经营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个管理人员,因业绩考核不达标而被调整退出的比例达到5%以上。三是完善一批国资监管制度。指导各市属企业严格“三重一大”制度,动态调整国资委审批清单;将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制定实施市属国有企业项目跟投机制,鼓励超额利润分享,推出阳光国企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打造徐州阳光国资品牌。固化债务压降十条措施,坚决守牢安全经营底线,国资监管机制更加科学、规范、有效。
四、乘势加快发展,助力国企实力再上新台阶。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有力推动了市属国有企业布局优化和市场化转型,进一步壮大规模实力,提升效益水平。徐工有限混改后连续2年营收破千亿,稳居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前三;新盛集团、新城区国资公司、新田公司主导城市开发建设,强化国有资本在公用事业和民生保障领域支撑力;地铁集团、交控集团立足交通工程建设,做大综合物流,提升公共出行关联产业能级;国投集团、铁矿集团、环保集团积极践行“双碳”战略,聚焦绿色能源,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生态产业;国投集团、文旅集团、国盛集团继徐工集团之后,又先后走出徐州走出江苏,参与更大范围的市场竞争。截止2021年年底,市国资委监管的11家市属企业资产总额5256.64亿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408.84亿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90.95亿元,上缴税费54.81亿元,分别较2019年增长43.82%、49.89%、612%、58.96%,三年国企改革,激发了新活力,释放了新动能,改出了新成效,广大国企干部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认同感大幅提升。
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扬帆起。徐州市国资委将在实现高质量收官的基础上,谋划开展“回头看”,对短板弱项再查找,对重点任务再跟进,确保实现高质量收官,高标准迎接国家专项督查、省委的全面评估和专项审计,以实际行动和过硬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