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催新征,奋进正当时。海安市国资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全面履行国资监管职责,健全国资监管工作体系,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国资国企监管的有效方式,落实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要求,为国企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的监管环境。不断实现党的领导坚强有力、机构职能上下贯通、行权履职规范统一、改革发展统筹有序、系统合力明显增强,加快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
提升监管能力,释放监管效能。强化机构建设。组建市委国资工委,实体化运作,夯实国资履行国企党建职责。出台国资工委议事规则,规范国企重大事项议事决策程序。配齐监管力量。改编、增设科室,重新明确科室职能,增加公务员编制及事业编制,录用、调进相关专业人员,明确岗位职责。派驻财务总监。创新监管方式,高配财务总监派驻国有企业,代表国资履行出资人监管职责,明确财务总监监管内容,主要监管企业财务、重大决策、运营中重大事项和关键环节。
强化内部监管,规范运营机制。完善国企决策机制。调研国企“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市属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要求,督促国有企业完善相关制度。强化外部董事建设。设立外部董事专家库,根据新一轮国企优化整合方案,及时调整了市属企业外部董事,确保国企决策、议事不断档。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督促优化整合后的国有企业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成集团本部董事会、监事会等相关变更工作。
履行监管职责,护航企业发展。聚焦全面监管,完善监管体系。根据国企优化整合方案,理顺市区监管体制,不断加强开发园区国企监管,出台《海安市开发区产业园区国有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细化监管职责,开启开发园区国企“双重监管”模式,实现国企监管全覆盖。聚焦重点领域,维护资金安全。加强国有企业投融资预算、大额资金支出预算和执行中预算调整等事项的审核,开展国有企业投融资领域专项整治、对外出借资金和对外担保专项整治。建设国企资金监管系统,实现全市国企集团全层级资金使用情况的动态监测和实时风险预警。聚焦安全生产,防范经营风险。督促国有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重大节假日时点的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慎终如始做好群众来电来信来访工作,坚决防范各类生产安全和风险事故发生,全力维护和谐稳定发展环境。
加强债务管控,防范债务风险。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经营性债务管理,推动“控总量、减数量、调结构、降成本、促转型、建机制、压责任”各项工作要求落地、落实、落细。对全市融资平台公司的数量及股权关系进行摸排,对无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平台予以整合注销;对经营性债务尚未偿还的,制定清理注销时间表,待债权债务、对外担保清理后及时注销或变更相关股权。同时,搭建国企融资服务平台,定期邀请券商与国企磋商,提高企业融资成功率。常态化做好融资成本备案工作,协助市债务融资成本控制协调指导小组及时分析各类融资产品综合成本趋势走向,为国有企业融资提供成本指引,不断防范化解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