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县国资 > 泰州市
泰兴国资:开出“四张清单”良方 根治国有资产闲置“顽疾”
发布日期:2022-01-05 浏览次数: 字体:[ ]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指出“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纳入国资监管机构集中统一监管”,泰兴市国资办立足实际、迅速行动,深入调研全市属国有闲置资产总量和权属情况,通过清单式管理,扎实推进国有资产整合盘活、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有效根治市属国有资产闲置“顽疾”。

建立“资产制度清单”,搭建四梁八柱

市国资办依据中央、省和泰州市出台的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文件要求,结合泰兴实际建立高效有力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议事协调机制。市政府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资产清查、体制改革、问题整改等重点工作,建立了上下贯通、部门联动,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决策协调机制,避免单靠国资孤军作战,为进一步创新资产管理、提升资产管理效能、加快推进市属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出台系列制度文件。先后制定出台国有资产管理、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构建起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框架。三是构建分层管理体系。建立“财政(国资)部门—主管部门—使用单位”分层分级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形成了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了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管理制度,加强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建立“资产管理清单”,全面摸清家底

为全面准确掌握全市国有闲置资产总体情况,市国资办多措并举梳理资产家底,建立管理清单,做到心中有数、使用有度。一是建立清查专班。精心组织开展市属国有资产清查,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农村中小学、乡镇卫生院等)、城区街道及市属国有企业房产全部纳入清查范围,做到全覆盖、无死角。二是落实月报机制。要求各相关部门、国有企业建立资产管理处置工作台账,每月将数据上报备案。市国资办定期对上报数据进行盘点梳理,动态更新资产管理清单,实时掌握全市国有闲置资产存量和使用情况。三是深化数据赋能。坚持数据支撑与技术引领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对资产管理工作的牵引和带动作用,推动各行政事业单位准确填报、及时更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产精确登记、变动全程记录、处置及时调整。

建立“资产处置清单”,科学合理分配

对于梳理掌握的全市国有闲置低效资产,根据资产属性,建立处置清单,多途径、有计划地进行分类处置,确保科学合理、高效利用。一是合理归并,做大经营规模。将闲置资产化零为整,逐步注入国有企业。实施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有出租房屋分类处置改革,将房产划转给国有企业,通过实现资产规模经济效应,增加企业现金流、降低负债率,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二是科学调剂,促进共享共用。会同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加强统计监测,通盘考虑业务用房需求,探索引导跨部门资产调剂,推进共享共用,既合理处置了闲置办公用房,又大大节约了公共财力。三是明晰职责,高效开发利用。针对处于农村的市属国有资产,进一步明晰资产管理职责,将其划转移交给就近乡镇(街道),落实属地责任,调动乡镇积极性,提高资产开发利用的节约性、有效性。

建立“资产价值清单”,实现保值增值

对于有经营效益的国有闲置资产,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建立价值清单,充分挖掘其使用价值、商业价值、社会价值,确保资产用的当、出成效。一是处置安置房,满足使用价值。市国资办积极会商相关部门,报经市政府批准,由泰兴市城投集团回购部分安置房,在安置富余、相关手续齐全的前提下,帮助城投集团上市销售,获取收益。探索将部分闲置安置房转为青年人才公寓,有效满足外来青年安居需求,减少重复投资建设,助力青年友好城市建设。二是规范出租房,提高出租价值。加强抽查检查力度,指导督促部门单位严格规范资产出租出借行为,对照统一审批、统一竞价、统一合同、统一预算的“四统一”要求,公开透明开展招租。2021年,全市国有房产租金收入达3300万元,创历史新高。三是配售保障房,发挥社会价值。督促住建部门加快推行公开申购,将全市剩余的小区经济适用房配售给符合条件的城区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促进资金回笼,充分发挥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