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江苏外贸事业的发展,汇鸿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亲历我国国门初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
江苏外贸出口第一单
新中国成立伊始,对港澳市场的出口供应工作,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20世纪50年代,为了确保外贸出口货源,中国政府在处理内外销关系上,逐步明确了“内销服从外销”的方针政策。1959年1月25日,毛泽东对新华社关于内地对香港副食品供应量锐减的报道作出批示:“此件有用”,并指示邓小平印发给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一读”。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政府采取强有力措施,迅速恢复了对港澳市场的稳定供应。
1974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江苏建立对外贸易口岸,直接经营进出口业务,结束了江苏长期作为货源调拨省份的历史,揭开了对外贸易新篇章。1974年初,为增加对香港市场的供应,稳定香港市场供应体系,促进港澳地区繁荣稳定,江苏粮油公司(汇鸿集团子公司)认真落实党中央外贸出口“五在先”(对于出口商品应当安排在先、生产在先、原材料和包装物资供应在先、收购在先以及安排运输力量在先)要求,从省内各地调集优质猪肉货源,向香港发运了一个车皮(约20吨左右)的冻猪肉,成为江苏外贸出口第一单。
江苏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江苏省委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提出的“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工作。全省广泛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思想解放推动江苏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开始尝试探索外向经济。
1981年4月15日,经省政府同意,省进出口管理委员会批复,汇鸿集团下属公司汇鸿中鼎(原名:江苏省轻工进出口公司)联合无锡家具总厂、无锡县轻工公司与菲律宾维德集团香港维德行合资成立“中国江海木业有限公司”,成为江苏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也是中国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之一,拉开了江苏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序幕。该项目当时以最快的速度获得中央批准,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向江海木业颁发了编号为工商企合字“10001”的营业执照。
江海木业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者,对江苏引进外资以及社会各个方面带来积极影响。各级党委政府在解决江海木业发展中遇到问题时,逐步学会了如何与外商打交道、如何按照国际惯例办事,并且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如何建立党组织、工会,如何保障外资企业员工利益等方面积累了经验,为大规模引进外资做好了准备。
江苏第一家整体上市国企集团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出台,重大举措陆续实施,改革成效不断显现,有力推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省属企业“混改”样本,汇鸿集团在对既有资产和业务进行全面梳理和适当剥离的基础上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由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向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集团股东发行股份换股吸收合并汇鸿集团,最终实现集团主要资产和业务整体上市。这一做法不仅在江苏省内是第一家,在全国也属首批。2015年7月,中国证监会批复核准汇鸿集团重组方案,集团在省属企业中率先实现整体上市,由全资国有企业转变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上市公司,被资本市场誉为“江苏国企改革第一股”。
全国首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这是党中央首次提出现代供应链概念,标志着“现代供应链”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近年来,汇鸿集团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供应链信息化基础建设、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均取得积极成果,构建了纺织服装、食品生鲜、绿色板材、再生资源、浆纸业务、外经业务等六大供应链运营板块。2021年7月13日,汇鸿集团及所属天鹏集团双双入选全国首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