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紧压实责任敢于动真碰硬 以更大力度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
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蔡任杰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在国务院国资委和省国资委的正确指导下,我与公司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按照“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要求,把握好“一个抓手、四个切口”,在全系统形成上下贯通、纵深推进的改革新局面,不断以改革实效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抓顶层设计,将改革“设计图”变为“施工图”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国务院国资委、省国资委部署要求,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为未来三年最重要的工作全力推进。一是系统化部署。先后两次召开全系统国企改革动员部署会和深化改革推进会,统筹制定实施方案,将改革任务清单化、序时化、责任化。建立“一月一例会、一月一通报”的工作推进机制,逐级压紧压实责任。二是穿透式推进。全面压实子企业责任,由公司改革办与所属33家单位“一把手”及牵头部门逐个当面沟通,逐条明确任务,形成覆盖各级子企业的“一企一策”式改革任务清单,打通改革任务推进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三是定量化督办。建成实时在线的三年行动方案督查督办系统,实现全系统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整体任务及各单位清单任务完成进度实时展示、数据实时汇总、问题实时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改革堵点漏点。截至目前,162项改革任务已完成114项,完成率71%。公司确保2021年底前改革任务完成率达80%以上。
二、抓难点攻关,牵住“牛鼻子”落实“硬任务”
针对改革重点难点任务,我坚持亲自部署、亲自把关,实行重点重抓、难点特抓、“一任务一方案”,确保“规定动作”做到位、不漏项,“关键措施”创特色、出成效。一是有效落实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出台《章程制定管理办法》,修订公司章程,充分发挥章程在公司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制定《江苏交控党委关于落实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工作措施》,深入推进党的领导与企业治理有机融合,推动权责清晰的治理机制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二是积极稳妥开展授权放权。制定公司《董事会授权管理办法(试行)》《董事会对董事长、经理层授权事项清单》《对所属企业董事会授权放权清单》,至8月底公司及所属单位全面实现了董事会依法落实职权、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等机制。三是全面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制定并落实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已完成63家子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现全覆盖;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比例已达37%;着眼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成立人力资源公司,打通劳动力转岗、交流、选聘渠道;修订完善了市场化用工制度和全员绩效考核制度。
三、抓典型创树,以“强引领”带动“再赋能”
我们注重打造改革“品牌”,创树先进典型,点面结合推进改革。一是大力开展“学先进、抓改革、促落实”专项工作。分3轮依次推送了18个改革典型经验案例,特别是系统内7家单位和部门的共性案例,全系统上下形成深化改革“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二是开展“行动·不凡”主题宣传。以新闻报道的方式,讲好小故事,反映大改革,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展现全系统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生动实践。三是改革成果引媒体聚焦。今年以来,江苏交控及所属企业国企改革推进情况被《人民日报》和国务院国资委公众号分别刊载,6篇文章被省国资委公众号等多家媒体平台专题刊载。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时间已过半,我们将继续追求卓越,不断超越,争当国企改革的“干将”和探索创新的“闯将”,为全省打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攻坚战贡献交控力量。
全面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为打造高科技环保领军企业注入强大动能
省环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方斌斌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我带领班子成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省国资委决策部署,深入调研、系统谋划、周密部署,制定出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在企业治理、科技创新、人才发展、产业布局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7月底,127项改革任务完成88项、完成率69%,营收和利润总额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一、以制度建设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企业治理体系
把完善企业制度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首要任务进行重点部署。一是立足省委省政府赋予的“四大职能”定位,编制集团“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按照“高科技环保领军企业”的战略目标,聚焦两大主业,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战略,建设“三院两中心”,做强“五大业务板块”,推动集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二是按照国企改革要求,推动9户子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实现“外大于内”;全面推行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管理制度;按照集团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办法,所有子企业签订“两书”,完成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改革。三是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并针对新设集团的业务特点,推动业财一体化的ERP系统和财务管理中心建设,实现经营管理的全场景、全链路数据集中和风险管控。
二、以“科改示范”为抓手,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为巩固提升集团在生态环境领域的技术优势,深入推进参照“科改示范企业”做法实施综合改革,赋能科技创新。一是在系统推进上,以党委1号文印发推进科技创新30条,设立科技发展专项资金1500万元,研发投入年增长率不低于10%;用足包容政策,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安心搞科研。二是在组织保障上,集团党委班子成员牵头负责,集中推进“三院两中心”建设,并通过中长期激励工具,外引内培生态环境领域的领军人才和专家团队。三是在平台建设上,与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合作设立“大气复合污染研究与防控研发中心”,与南京大学联合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江苏省工业园区规范化建设及智慧化管控工程研究中心。
三、以三项制度为突破,着力构建人才发展体系
在编制实施人才发展规划基础上,大力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破解选人用人留人难题,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和内生动力。一是通过市场化选聘与内引外联方式引才留才。现有职工942人,研究生以上占比43.9%,平均年龄33.8岁。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333工程高层次人才6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省产业教授4人、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培养对象3人。二是建立管理、市场、技术、技能四大序列人才培养体系,实施行政职务和技术职称“双通道”晋升制度,集团40岁以下中层干部占比达32%。三是实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监测监控公司实施中层管理人员“全体起立、竞聘上岗”,工程技术公司将考核评定不合格的员工直接列为“待岗人员”。
四、以优化布局为基础,着力构建市场开发体系
在推进改革过程中,聚焦主责主业,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一是优化投资结构。服务国家、省重大战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8”锡山模式,得到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省财政厅和省生态环境厅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创新高校实验室危废收运处一体化服务模式,处置量占全省高校实验室危废产生量的70%,处置价格总体降幅超15%,得到吴政隆省长充分肯定。二是优化市场组织体系。联动省市国资发展环保产业,与苏高新等地方国资共同组建苏州、常州、宿迁等区域公司;筹建无锡、盐城等办事处,带动社会力量共同建设“1+3+N”全省监测网络体系,年底前实现13个设区市全面覆盖。三是优化开放合作布局。主动对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及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以理事长单位身份发起成立了长三角生态环保产业链联盟,得到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等43家会员单位的积极响应。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压实责任,加大工作力度,我本人也将继续亲自抓、带头干,奋力跑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后半程”,用改革实际成效为打造美丽中国样板贡献智慧和力量。
上下联动抓落实攻坚克难求突破 扎实推动国资国企改革早见成效
连云港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 朱其松
国家部署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在省国资委精心指导下,我主动扛责在肩,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盯重点难点,立足本地本土,亲自抓上下沟通、责任落实和任务推进,全市国企改革工作有序推进。
一、坚持“三个早”,激活深改动力
一是方案谋划早。我坚持按照“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通过部署开展“三进三创三解”和“国资监管制度执行情况大排查”等专项行动,对市属国企和县区板块进行全覆盖走访调研,力求摸清难点痛点堵点,找准结合点、突破口,提升针对性、有效性。二是宣传发动早。多次牵头召开党委会、办公会,专题研究上级方案和最新要求,从讲政治的高度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在调研、座谈、督导过程中,我主动宣贯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动委机关、各企业和县区板块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照规定动作和重点任务,不等不推不靠,早出手快上手,能干先干,能快则快。三是沟通协调早。始终与省国资委保持密切沟通,实时了解省方案的起草、出台情况,做到工作有重点、改革有方向、心中有底数。省方案出台后,我第一时间向市委市政府专题汇报,推动市领导作出指示批示、常委会常务会及时研究审议,为方案出台奠定基础。同时,我主动与财政、人社、审计等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沟通,宣讲国企改革的重大意义,争取各方支持,形成整体合力。
二、坚持“三个重”,构建深改体系
一是重上下联动。亲自研究制定领导班子“点对点”服务企业和联系县区板块工作机制,将改革、党建、经营与监管深度捆绑,实现“一岗多责”。针对县区板块专业队伍少、整体力量弱的实际情况,我坚持重心下移,通过动态调度、主动上门、专案专办等形式,帮助县区层面理清头绪、抓住关键,确保重点项目一个不遗漏、改革路上一个不掉队,截至目前,各企业、各县区板块全部完成改革方案备案工作。二是重责任分工。紧盯省国资委明确的重点任务和时限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提前明确市相关部门责任,多方多次征求意见,做到“路线图”与“施工图”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市方案印发后,我提出“化整为零、精准对标、主动认领”的工作要求,形成委机关114项任务清单,做到人人有任务、事事有落实。亲自研究、部署印发“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操作指引”“三项制度改革40问”等多项指导性文件,为“攻难关、解难题”提供基本遵循。三是重压力传导。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亲自协调市委考核办,将改革工作纳入对市属国企和机关部门的高质量考核,推动各成员单位认清大形势、发挥大作用,增强改革“主责主业”意识,构建刚性约束体系。牵头制定“改革推进定期通报”“任务落实定期会商”和“重点事项不定期调度”等“三个机制”,推动国企和县区板块增强“比学赶超”竞争意识。
三、坚持“三个抓”,提升深改质效
一是抓整体推进。对标对表省委省政府“今年要完成改革任务80%”的战略部署,我牵头树立了“能量化的今年尽量完成,不能量化的要基本完成”的目标导向,同步建立改革推进、任务落实数据库,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每月亲自带领专班逐条逐项过堂150项采集指标、44项评估指标。截至目前,纳入考核的44项重点任务已基本完成33项。二是抓难题破解。在改革推进中,我借助全市上下积极支持、社会各界多方关注的契机,会同分管领导和业务处室,细致梳理上一轮改革未能彻底解决的重点和难点,致力理顺产权关系、甩掉发展包袱。截至目前,连发集团进入处置程序,连云矿业1亿元债权纠纷案一审胜诉,29户“僵尸企业”全部出清。三是抓示范引领。我和班子成员坚持“以点带面”,分头带领相关处室,集中优势力量,全面攻坚“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三项制度改革”等“老大难”事项,及时推广动手快、突破快、见效快的改革案例,实现“突破小切口,解决大问题”的预期目标。目前,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外部董事选聘管理制度完成率达100%,市场化用工、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全员绩效考核覆盖面达100%,子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比例提升到94.31%,29户商业类权属企业实施超额利润分享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团结和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切实做到推进有力、措施有据、改革有效,努力为开创国资国企高质发展新境界贡献力量。
瞄准目标发力攻坚 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建邺区国资办党委书记、主任 於金勇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作为建邺区国资办推动改革的第一责任人,我坚持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和班子成员一道,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国资国企改革有关精神,按照全年完成总任务量80%以上的目标,倒排工期、务求实效,在加快进度的同时确保改革质效。截至7月底,建邺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88项任务已完成62项,综合完成率70%。
精心统筹谋划,夯实改革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