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县国资 > 扬州市
从“红一时”到“样样红”,扬州“486”这样
发布日期:2021-07-13 浏览次数: 字体:[ ]

    “跃”上现象级打卡胜地

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为表彰扬州486非遗聚集区对非遗文化进行整体化、活态化保护传承实效,扬州486非遗聚集区被授予首批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荣誉称号。

7月初,集古琴和古筝两项非遗传习、文化传播、学术研究、市场推广“四位一体”的项目平台——中昊乐器在扬州486非遗聚集区C区正式开门纳客,该平台占地1700平方米。这意味着,包括古琴、古筝在内的68项非遗项目在此蓄势发展。

数据显示:经过不断探索升级,如今的扬州486非遗聚集区年接待来访团队300多个,接待研学旅游超20万人次,年均举办各种非遗展演活动40多场,抖音号拥有粉丝达50万人,享有各种荣誉30余项……

荣誉、项目接踵而至,扬州486非遗集聚区如何从启幕时的“红一阵”,慢慢转变成为独树一帜的现象级打卡胜地的呢?它的崛起,给文化产业带来怎样的启示?

静态参观+活态展示

一年引来300多个团队探寻非遗文化

“通过静态参观+活态展示,一年有300多个旅游团队来探寻非遗文化。”谈起扬州486非遗集聚区的发展历程,运营单位扬州工艺坊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艺坊”)董事长陈付权倍感自豪。

他介绍,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奠定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根基;2500年后的2015年,为全方位展示扬州非遗保护成果,在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下,扬州486非遗集聚区启幕。

作为全国最负盛名的专业性工艺美术展馆,扬州工艺美术馆开馆后,很快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争相“打卡”,486非遗集聚区红极一时。接着,工艺坊开辟非遗活态展示区,选择玉器、漆器、雕版、面塑、吹糖、花灯等群众喜闻乐见的非遗项目,开展互动体验活动,让市民游客现场体验扬州的非遗技艺。

“在486非遗集聚区领略文化魅力,我们来对了。”在扬州工艺美术馆参观的浙江游客张鑫说,在活态展示区观看非遗大师们的精彩展演后,还可以从集聚区内直达扬州工艺美术馆、漆器珍宝馆、中国玉器博物馆等专业展馆参观。这种集互动展示于一体的动静结合方式,能让游客充分领略传统文化魅力。

据统计,扬州486非遗集聚区年接待游客远超20万人次。鉴于对非遗文化整体化、活态化保护传承实效,486非遗集聚区先后获得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省重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省中华文化海外交流基地等30多项殊荣。

如果说,扬州工艺美术馆是有关扬州非遗的“大观园”,扬州486非遗聚集区则是扬州非遗文化的“集合地”。聚集区运营六年来,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共计68个非遗项目、近300家商户在此聚合发展,长期开设有多种兼具知识性、趣味性的非遗旅游体验项目,更好地助力全省文旅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

线上直播+线下淘宝

扬州非遗产品借力网络卖全球

随着知名度、美誉度的提升,如今的扬州486非遗集聚区已成为现象级网红打卡胜地。但让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还要借助网络营销模式,通过线上线下展销,将非遗产品卖往全球,让非遗文化走向世界。

随着硬件设施、集聚能力、运营水平进一步提升,486非遗集聚区进驻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省级非遗传承人分别达10名、9名、21名,设有市级名师工作室8个。

为发挥“名师名家”效应,去年,工艺坊以非遗大师和非遗技艺为主题,搭建了抖音矩阵账号6个,吸粉超60多万,直播带货场次超50场。

为引导非遗项目传承人换脑袋、换思维,把静态的非遗产品带给年轻孩子们,2020年11月24日,工艺坊借助中国“东亚文化之都”城市非遗展举办契机,首次通过抖音矩阵推出直播代购非遗产品系列活动,让一批非遗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此次展会上,百家以上的媒体记者、100位非遗传承人组成两个直播矩阵,面向全球直播带货,为扬州非遗代言,一批非遗产品远销日韩美等国外市场。

“线上直播可欣赏大师们的精湛技艺,线下消费还能‘淘到宝’。”扬州工艺坊副总经理马娟说,面对节节攀升的线上销售市场,为填补线下展陈市场的空白,扬州486非遗集聚区率先开设淘宝集市。目前,来扬州486非遗集聚区淘宝集市“淘宝”的市民游客日渐增长,每到周末假期,淘宝集市里挤满前来捡漏的市民游客。

研学旅游+非遗体验

打卡胜地让非遗文化传承不断

一把剪刀一张纸,剪出一只大公鸡;用刺绣绣出一幅江山图;用糖塑捏出一个齐天大圣……连日来,扬州486非遗集聚区活态展示馆内,迎来不少小游客。

陈付权说,为融入时下流行的艺术元素和科技手段,让传统非遗文化“活”起来、提供游客沉浸式文旅新体验,工艺坊推出“升级版”的研学旅游+非遗体验活动,市场十分火爆。

暑期刚刚开始,扬州486非遗集聚区已接待50多家研学机构组团前来探寻非遗文化。马娟表示,为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不少非遗传承人还手把手教起孩子们制作非遗产品。

“这样的研学活动,能让学生们体验到不一样的非遗魅力,也有助于孩子们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组团来扬参加研学活动的南京籍老师何红光认为,相比单纯的游山玩水、吃喝看景,高品质的研学旅游+非遗体验行程,更叫人眼前一亮。

为让非遗文化传承不断,486非遗集聚区除定期开展非遗研学传习、普及教育等活动外,还积极对接扬州本土院校和旅行社开展研学项目,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关注。目前,研学游市场已形成一定规模,每年的学生群体达5万人次,更有不少现代都市居民接续“打卡”。

“今年我们计划举办研学活动100场,这是对非遗技艺最好的传承和保护。”陈付权表示,青少年是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为推动非遗文化与研学旅行深度融合、持续推进研学产业发展,工艺坊已组建专业研学部门,初步打造一批特色化非遗研学课程。

此外,扬州工艺坊还通过非遗文化项目发挥导师作用,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让深奥复杂的非遗技艺回归自然有趣,进而撬动亲子研学、老年研学、主题研学等市场蓝海,促进文旅、教育、餐饮、商贸等多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