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文旅融合已成为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共识和风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近年来,泰州市文旅集团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全力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在宏观格局、市场营销、商业价值、创新创意等方面高质量融合发展。
以“大格局”融通文旅资源。在充分研判泰州市文旅资源禀赋和地理分布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泰州市实际、策应产业风向的全域旅游空间格局,让文旅融合更接凤城“水韵”和泰州“地气”。提升文旅融合度,格局是重要支撑。集团以 “文旅+休闲、康养”为产业战略支点,以景点景区类、康养类、乡村振兴类文旅项目为载体,高起点谋划、高质量布局了“东湖(溱湖)西河(里下河),南果(高港果蔬采摘)北草(海陵苗木花卉)”全域旅游格局。提升文旅融合度,资源是重要保障。拟将靖江东进村红旅项目,泰兴中华红枫园景区,兴化千垛菜花风景区,海陵秋雪湖欢乐世界、“香草湾”薰衣草主题公园、罡杨特色苗圃花卉项目,高港白马镇逸夏果园,姜堰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和小杨村特色等优质资源统一纳入全域旅游体系,强化各类文旅资源“合纵连横”。 提升文旅融合度,乡村是重要阵地。集团深挖乡村旅游潜力,联合相关单位成立了全市特色田园乡村发展促进会,将19个省市特色田园乡村、4个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点、14个会员单位、101个会员纳入体系统一运营,文旅融合的“家底”进一步夯实。
以“大市场”活化营销机制。以完善旅游营销功能和服务体系为抓手,以市场化思维和手段促进文旅消费扩容提质,有效盘活内外两个市场,激发文旅消费潜力。有效激活市场内部融合。以集团下辖泰州旅游集散中心为依托,与全泰州市15家优质旅行社合作,组建泰州旅游“大集散”机制,有效牵引全市优质文旅资源集成、产品集成、营销集成。大力畅通区域消费融合。积极融入区域协调发展,集团构建了覆盖长三角以及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的跨省营销网络,“入网”市外旅行社近20家,2020年面对疫情逆势带动游客输入近15万人。优化调整产品供给融合。将需求侧动态与本地文旅资源科学熔接,先后推出盐税研学游、泰州研学游、绿色乡村游、红色教育游、非遗双城游、全景泰州游、泰州自由行等8条特色线路。并牵头成立了“泰慢之旅景区联盟”,通过对三市四区41家A级以上优质景区景点进行梳理与融合,打造了“红、绿、金、黄”等系列特色产品。
以“大商运”强化产业营收。通过构建“一街、一食、两节、四景、五馆”大商运模式,巩固泰州市文旅产业“链点”,打造文旅消费集聚链条,有效增强产业造血自持功能。延长文旅融合时间半径。集团围绕静安路文商旅街区整体提升打造,成功推出“夜泰美”夜间文旅消费活动,打造多业态消费集聚区和泰州商街IP。谋划文旅融合龙头项目。围绕叫响“泰州早茶、早来泰州”品牌,集团完成泰州早茶集团和产业发展协会组建,加快推进泰州早茶形象广告和产品实物上高铁,谋划设立泰州早茶并购基金和一、二线城市泰州早茶旗舰店。增设文旅融合消费场景。围绕“四景五馆”市场化运营,成功开通城河水上巴士、文旅水上书吧、文旅城市书房、文旅城市酒店,正统筹推进范仲淹纪念馆(文汇堂)、柳园文化餐饮项目、东岸艺术中心改造建设和泰涞文化非遗等一批文旅项目。
以“大创新”激活发展动力。面对蓬勃发展流量经济和物联社会,文旅产业需要与文化元素、科学技术进行更深程度的融合,方可不断满足受众不断变化的文旅消费需求。以科技赋能文旅消费。市文旅集团以“市民一键共享,游客一键畅游”为目标,围绕文化旅游产业链创新发展新业态,打造景区、物业、文旅商城三大线上板块,集“吃、住、行、游、购、娱、学、健”为一体的综合性智慧文旅消费平台。以科技焕新城市节事。市文旅集团依托城河水面资源,成功举办“旅游节”和“梅艺节”开幕式,并于城河首演光影水幕秀和首次无人机表演,以科技之力擦亮“双节”名片。以科技重现名家风采。市文旅集团坚持文化科技融合与彰显地域特色并重,突出梅兰芳文化元素,采用前沿3D复活、智能交互、拟人情感表达和拟声技术,谋划实施梅兰芳智能虚拟影像项目。
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文旅产业是重要支撑,文旅融合质量是重要“幸福指数”。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市文旅集团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进一步聚焦“幸福水天堂”建设、聚力“文旅融合度”提升,以繁荣产业、
国企担当支撑地方文旅发展,向建市25周年交出让人民满意的文旅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