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又一场党内集中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党如火如荼展开。为进一步推动全系统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5月19日至21日,由江苏交控党委面向全系统中层领导干部开展的“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学党史”专题活动走进江苏南通市。
感悟“两山”理论守护一江清水
初夏时节,风景秀丽的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阳光明媚、江天一线、波澜壮阔。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第一站就来到了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这里拥有岸线14公里的五山及沿江地区,是长江南通段重要的生态腹地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水源地。
滨江绿廊上,三块展板展示了五山及沿江地区整治前后的变化。过去,这段岸线小景区、老港区、破厂区、旧小区相互交织,使南通“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参加学习的44位学员们认真倾听解说员关于南通推进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保护,实施长江水域禁捕退捕,在长江边逐步构筑起一道绿色廊道的情况介绍。“要不是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及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和要求,我们今天哪里能看到如此壮阔的江景。”大家纷纷感慨,要在企业发展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响应碳中和、碳达峰战略,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
踏寻先贤足迹践行张謇精神
南通博物苑位于南通濠河之滨,由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于1905年创办,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在这里,学员们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参观张謇生平展,感知张謇“实业救国”、发展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的事迹,探寻“华夏第一馆”的历史渊源,领略其背后穿越历史、经久不衰的企业家精神。创办纱厂、垦牧公司、轮船航运公司、银行及面粉厂、酿造厂……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全方位呈现了张謇实业救国的艰辛历程和卓越贡献。在兴办实业的同时,张謇更注重发展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大家认真倾听,产生共鸣。
来到濠南别业张謇的半身雕像前,大家纷纷驻足,向先贤致敬。当听到现场解说员讲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张謇的社会责任感给予高度评价,并强调“要见贤思齐,增强家国情怀、担当社会责任,发挥先富帮后富的作用,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现场一位学员对此深有感触地说,“沿着总书记视察的路线,重温先贤‘实业救国’的精神,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作为全省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企业,我们必须要践行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不断发挥交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现场学员回应道,“清末民初到现在,100多年了,从这里传播出去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和奋斗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回望百年历程凝聚奋斗初心
在南通市委党校,学员们共同聆听了党校专家精心准备的《百年大党的辉煌奋斗史》和《<论十大关系>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等课程。大家边听边记,课后与授课老师互动交流。
“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潜心打造一批党史学习教育精品课程”,现场有学员在互动中说。要把学习教育活动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党史和红色文化中汲取砥砺奋进的不竭动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三牛精神”,从党史中汲取力量,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
通过此次专题学习,学员们纷纷表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用如磐初心凝聚奋斗伟力,汲取智慧力量,勇于担当作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开创企业改革经营发展新局面,以“走在前列”的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