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资监管 > 发展改革
强化统筹 创新举措
全面夺取国企改革“攻坚战”的新胜利
发布日期:2021-12-20 来源:江苏汇鸿国际集团 浏览次数: 字体:[ ]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汇鸿集团始终把改革作为推动集团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契机,将改革与发展与集团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在推动公司制改制和“僵尸企业”出清等清理压减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集团共有7户全民所有制企业涉及公司制改制,现已全部完成;苏汇公司作为汇鸿集团上市时剥离资产的承接主体,10户“僵尸企业”现已出清8户,尚余2户将在近期完成。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要求,由苏汇公司托管的东恒集团共12户“僵尸企业”现已完成11户,东恒集团本部作为“僵尸企业”的出清安排,也将按照省国资委的统一部署推进落实。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特别是清理压减工作,不仅是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企业自身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和重大机遇。集团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阶段任务,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在推进重大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集团主要领导亲自上门与法院、市场监管部门沟通,并请法院到集团开展讲座,解疑答惑。为确保清理压减相关工作按照时序进度顺利完成,集团从子企业抽调了企管、财务、法务、审计等条线人员,在专业机构的共同参与下,组建了39人的专项工作组集中办公。由集团投资管理部牵头,下设业务、财税、法务、督办等4个大组和8个具体业务小组,分片包干,明确责任,对纳入清理整合范围的165个项目开展集中梳理,逐一制定处置方案。集团纪委牵头开展专项督察,强化执行、监督落实,有效推动了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创新工作思路,注重工作方法

在“僵尸企业”出清方面,苏汇公司及托管的东恒集团共有22户出清任务,工作压力巨大。面对债权债务纠纷、诉讼未结、欠薪、欠税、欠息、欠费、信访、老干部、维稳等各种复杂问题,集团领导亲自挂帅,责任主体不等不靠,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通过兼并重组、债务和解、破产重整、清算等多种方式,全力推动出清工作的开展。一是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僵尸企业”与外部企业及“僵尸企业”之间各种问题相互交织、错综复杂。集团坚持“一盘棋”思想,把主要矛盾作为突破口,先易后难,不搞齐步走、一刀切。二是分类处置,精准施策。“僵尸企业”的实际情况各有不同,但也存在许多共性问题,如银行欠款、税务清算、债务重组、职工安置等,把相似和相同问题合理分类,在处置方式和出清途径方面可以相互借鉴,精准施策,有效提高处置效率,提升处置质量。三是守牢底线,依法处置。审计、评估、律所等专业机构的全面参与可以有效促进依法依规履行相关程序,妥善处置各类纠纷。尤其在老职工、老干部问题上,既要体现依法合规,又要体现合情合理和人文关怀,从而保证出清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建立长效机制,实行常态化管理

为巩固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集团建立了清理压减工作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实行常态化管理。把清理压减工作纳入例会议程,通过定期督查督办强化过程管控,保证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相关领导全程参与把关,确保清单任务严格落实到位,不漏项、不缺项。二是建立正向引导和典型推广机制。及时总结清理压减工作中的创新举措和成熟做法,鼓励有关单位学习借鉴好做法好经验,对标找差,取长补短,妥善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将清理压减结果与干部考核绩效挂钩。集团与所属企业层层立下军令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将考核评估结果纳入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和任期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下阶段,汇鸿集团将严格按照省深化国企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按照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决策部署和省国资委要求,自加压力,攻坚克难,确保完成剩余“僵尸企业”、公司制改制等三年行动的各项任务,切实将改革的成果体现到实实在在的经营业绩上来,推动集团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