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10月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坚持党组织对国有企业选人用人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不能变”“坚持建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不放松”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管资本就要管党建”的总体要求,2018年,中共连云港市委将市国资委党组改组为党委,着力构建“市委统一领导、国资监管部门齐抓共管、企业党组织履职尽责”的全市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体系,为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抬高站位做强国有企业“红引擎”
进入新发展阶段,为充分扛起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重任,连云港市国资委党委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和管理是根本原则,绝不容置疑、绝不能动摇”的原则,全力扛起全系统党的建设责任。
体系保落实,强化国企党委领导地位。一是全覆盖实现党建进章程:立足职能定位,推动监管企业旗帜鲜明把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明晰党组织的权责和实现形式,稳固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截至目前,“党建进章程”覆盖面达100%。二是全方位构建“双向进入”机制:积极配合、完善党委班子成员和董事会、经理层的双向进入机制,市属国有企业65名党委成员中,19名进入董事会、45名进入经理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在决策层、执行层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全角度完善法人治理方式:通过明确国企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规程、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等多条路径,从机制上理清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的权责边界,推动法人治理方式“强行入轨”,有效稳固党对国有企业全面领导的“四梁八柱”。
教育增党性,提升国企领导人员行动自觉。连云港市国资委党委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结合“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全系统8000余名党员在思想上始终坚持加强国企党建的极端重要性,在政治上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在管理运营上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的有机统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考核树导向,推动国企党的建设责任靠身。按照市委部署要求,连云港市国资委党委将党的建设列为国有企业“一把手工程”,重点围绕领导班子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重点事项和核心内容,加大考核力度,并将党建考核结果折算为系数,乘上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营业绩考核得分,作为高质量考核的最终结果,有效发挥了党建工作在整个考核中的“杠杆”作用。
典型立标杆,激发推动发展创造力。连云港市国资委党委会同企业党委,围绕党务工作者、经营管理者和一线党员,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思维,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发力、加压培养、轮岗锻炼,锻造了一批政治意识强、综合素质强、示范作用强的党员先锋、经营骨干。交通控股集团党委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权太琦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回连后,综合该同志的工作能力、模范作用,将其职务从原来的三级公司副职擢升到集团中层正职,充分激发了广大员工“人人学习楷模、人人争当楷模”的工作积极性。
首位首抓 构建党建工作“同心圆”
要将国企党建“虚功做实”,关键在人、核心在机制、重点在实招。结合新阶段、新使命、新要求,连云港市国资委党委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务实思维,通过“1231”工作举措把党的建设工作抓在关键、落在基础。
“第一要务”把稳国企改革发展方向。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连云港市国资委党委要求监管企业党委将相关重大事项是否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和重大战略部署、是否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等作为“第一要务”进行前置把关,确保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不跑偏、不错向。
“两类支部”夯实国企党委领导根基。一是指导国有企业设立董事会临时党支部。结合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董事会成员“外大于内”等改革要求,在国有企业董事会设立临时党支部,明确组成人员为进入董事会的党委成员、党员董秘、党员外部董事和党员职工董事,在董事会前召开支部会议,研究落实党委会决策事项的举措。二是在委机关设立外部董事临时党支部,既为外部党员董事参加组织生活提供了阵地和载体,也进一步强化了外部董事董事的“代言人”意识,确保出资人意志落实到位。临时党支部的组建,既发挥了外部董事的专业能力、提升了董事会决策水平,也在决策层面保障了国企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核心作用发挥到位。
“三小组统建”走实基层党建创新路。连云港市国资委党委紧扣主责主业,聚焦基础基层,紧扣生产经营最小“作战单元”,下沉党建重心,会同企业党委将党小组与生产班组、工会小组结对,党小组成员在结对的生产班组跟班作业,在工会小组达标建设中率先垂范,生产经营、工会建设和党建指标深度捆绑、同步考核,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党建就是生产力”的认同感大幅攀升,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实现了从集团到权属企业再到生产经营一线的“一根红线穿到底”。
“一同待遇”激发党务干部工作动力。针对党务干部是“虚职”“配职”的错误理念、党务干部队伍良莠不齐、党建工作功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连云港市国资委党委指导监管企业党委将党务干部岗位作为关键岗位来选人、用人,将党务干部的政治待遇、薪酬待遇与业务主要负责人“平起平坐”,实现党建工作从“有人抓”向“能人抓”、“要我干”向“我要干”的转变,权属企业“双岗合一”占比达90.7%,专职党务工作人员配备率达92.1%。
扬帆起航 助力改革发展“双丰收”
党建工作的抓实抓细,有效激发了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动力和活力,服务发展、融入改革的“急先锋”意识不断增强,走进企业、车间、工位,了解企情民意、化解矛盾风险、破解发展难题成为干部职工工作新常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呈现出大步迈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局面。
加速改革步伐。紧紧抓住从上到下高度重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国企员工强烈期盼的有利时机,树牢机遇意识,坚持问题导向、过程导向、成果导向,围绕省定改革目标,采取“早谋划方案、早营造氛围、早沟通协调、重抓责任落实、重抓上下联动、重抓压力传导、重抓考核引领、重抓督查推进”“三早五重抓”,基本完成44项硬性考核任务中的37项,初步实现“举措有的放矢,任务率先破题”的预期成效。省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省国资委副主任李秀斌率省专项督查组来连督查时,给予了“超出预想、好于预期”的评价。
破解遗留问题。针对上一轮改革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资产注入不到位、相关企业资不抵债等“硬骨头”,连云港市国资委党委秉承“绝不让今天的问题成为明天的历史问题”的理念,通过定期会办、动态调度、“点对点”服务等路径,在完成97户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办企业脱钩的基础上,精准开展制约发展的“清点”行动,推动相关企业进入处置程序,连云矿业1.008亿职工优先债权二审(终审)胜诉,29户“僵尸企业”全部出清,为深化资源整合、轻装上阵奠定坚实基础。
激发创业斗志。连云港市国资委党委会同国有企业党委,通过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力求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上求突破,各级子企业实现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经理层成员总数达55人。通过打破大锅饭、金饭碗,在末等调整上实现零突破,向全体员工传达强烈的信号,全力营造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让价值创造成为全员追求,激发出磅礴的干事创业热情。截至9月底,7户市属监管企业资产总额2931亿元,同比增长10.8%;营业收入260亿元,同比增长27%;实现利润9.8亿元,同比增长297%;上缴税费13亿元,同比增长57.8%。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国资国企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要树牢“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政治信仰,始终铭记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在国企改革进入施工密集期的关键阶段,紧扣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按照省国资委国企改革的具体要求,变压力为动力,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通过提升监管服务质效、纵深推进改革、实施精准考核、加强风险防控、强化党建领航等举措,在规范内部运转、抓实风险防控、夯实基层党建等各方面实现“效”的提升和“质”的飞跃,通过监管体系的再完善、运营机制的再做实、人才建设的再增强,充分展示国资监管“勇担当、强监管、当黑脸、优服务”和国有企业“听党指挥、勇担使命、不负人民”的优良作风,坚定不移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服务保障发展大局、加快后发先至贡献国资国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