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资要闻
【壮丽70年 礼赞新江苏】省联社:风雨兼程守初心 砥砺奋进铸辉煌
发布日期:2019-10-15 浏览次数: 字体:[ ]


江苏农信事业迄今已走过近70年的风雨征程。早在1950年10月,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苏北分行在盐城县北堡供销社建立了信用部,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我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下文简称农信社)的最早雏形,此后农信事业便在江苏落地生根、蓬勃发展。在对农信社的管理上,也先后经历了人民银行管理(1951-1957年)、人民公社或生产大队管理(1958-1978年)、农业银行管理(1979-1996年)、人民银行管理(1997-2000年)和交由省级人民政府管理(2001年至今)五个不同历史时期。2001年9月,江苏成立全国第一家省级联社——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下文简称省联社),由省政府授权并根据国务院要求,履行对全省农信社“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责。



自成立以来,江苏省联社引领全系统不忘支农支小初心,勇担普惠金融使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蜕变。作为服务“三农”、小微企业的草根金融力量,江苏农信系统用占全省银行业14.5%的存款份额,发放了全省21.9%的涉农贷款、34.8%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42.3%的农户贷款和100%的扶贫小额贷款,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普惠金融先行者、地方金融排头兵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全省银行业中网点覆盖面最广、服务客群最多、资产负债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走出了一条符合江苏实际、具有江苏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守初心  始终扎根支农支小最前线


目前,江苏辖内农信社虽已全部改制为农商行,但作为服务广大城乡最底层涉农、小微客户的草根金融力量,多年来省联社始终注重通过战略引领、考核激励、竞赛带动、服务赋能,督促推动全省农商行肩负服务乡村振兴、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的历史重任,坚守“支农支小、服务本土”的初心和使命,全力扶微助小、惠农兴村,在全国率先形成“阳光信贷”“金融服务村村通”“小额信贷扶贫”三大特色服务品牌。全省农商行基本实现网点覆盖所有乡镇、金融便民服务“村村通”、涉农补贴发放全覆盖的普惠目标。在人民银行惠农支付政策的推动下,全省农商行以改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促进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为使命,不断将普惠金融和便捷支付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和拓展,“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服务格局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截至今年6月末,江苏62家农商行合计拥有3291个营业网点,覆盖我省所有乡镇。不仅如此,各农商行还加快推进网点转型,截至8月末,全省共投放1.04万台ATM机,布设4825台智能STM机具,智能机具基本实现所有网点全覆盖,大幅提升了网点服务效能。对那些营业网点不能覆盖、人口分散、金融需求相对单一的偏远区域和农村地区,各农商行依托农村社区超市、供销社经营网点设立金融便民服务“村村通”,广布金融电子机具、自动服务终端和网络支付端口,力推金融服务触角延伸至每个乡村,惠及每个百姓。目前,全省农商行已设立1.89万个金融便民服务“村村通”,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并独家承办135种涉农补贴发放,社保卡发行量占到全省的47.1%。



针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的总要求,省联社专门出台《关于全省农商行支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意见》,提出未来几年全系统服务乡村振兴信贷投放总量要超过6000亿元,户数年均增长8%以上,并明确了20条具体支持举措,着力为江苏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新动能。


在助推产业兴旺上,积极支持优质种植业、高效园艺业、特色水产业以及家庭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壮大,8月末全省农商行已投放现代农业贷款3.2万户、余额153.5亿元。持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分别建立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济信息档案1.85万户、6311户和1652户,投放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312亿元。推动农商行设立特色支行助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如紫金农商行结合基层网点的产业特色和客户资源,针对性地打造专门服务当地特色产业的特色支行,目前已建立餐饮行业、皮草行业、钢贸行业等一批特色小微支行。



在助推生态宜居上,一方面全省农商行发放绿色信贷近5万户、余额263.7亿元。另一方面,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意见》,已投放相关贷款3.5万余户,贷款余额39.6亿元(不含普通住房按揭贷款)。


在助推乡风文明上,积极助推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加强农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宣传,连续多年组织全省农商行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活动,开展“3·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活动,持续提升金融消费者的风险管理能力和风险责任意识,持续优化金融消费环境。


在助推乡村治理上,组织开展与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目前已有30多家农商行与当地村级党支部进行结对共建,结对共建支部数量达300多个,积极、深度融入乡村治理体系。积极服务村级集体资金阳光监管工作,创新上线村级集体资金阳光监管平台,共开立村级账户1.7万个,监管资金余额235.7亿元。


在助推脱贫致富上,引领全省农商银行充分发挥通农情、懂农事、知农需的优势,努力为百姓脱贫致富注入金融动能,多年来全系统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27.87亿元,累计惠及313.67万贫困农户,扶贫小额信贷管理工作得到了省财政厅、扶贫办的一致认可。积极支持大学生、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及时提供存贷、结算等一揽子金融服务。至今年8月末,全省农商行共发放返乡农民创业贷款22.5亿元、大学生创业贷款4.5亿元、失地农民创业贷款近3亿元。



通过全系统上下的不懈努力,全省农商行支农支小取得了显著成效。至今年8月末,全省农商行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27万亿元,占自身贷款总额的77.6%;制造业贷款余额3749.9亿元,占全省制造业贷款总额的22%;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9353.3亿元,占自身各类企业贷款总额比重达77.5%。


与时俱进  始终紧跟金融服务最前端


面对近年来蓬勃兴起的金融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浪潮,江苏省联社全面实施“科技兴行”战略,致力于让广大农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均等化的金融服务。率先在全国省级联社使用大型计算机进行数据运行管理,按照“两地三中心”规划建成异地数据级中心、同城应用级灾备中心。率先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省级联社云平台,构建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自助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等立体化、多渠道金融科技支撑体系。连续多年在全系统开展电子银行竞赛,召开全省农商行电子银行业务暨网点转型工作推进会,推动全省农商行以互联网思维,全面重塑产品、服务、业务架构,围绕“衣、食、住、行、医、教、保、娱”等高频应用场景,打造以线下业务、线上金融、社交购物等为一体的网络金融生态圈,大力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现代金融服务向农村地区推广和普及。仅2016年至今,省联社就为基层农商行完成创新研发项目524个,其中有8个项目获全国级金融创新奖项。


各农商行也依托省联社金融科技支撑,不断深化共性及特色金融服务创新,开通官方网站、二维码、微信公众号等线上金融渠道,大力推广手机银行、微信绑卡支付等线上金融功能,为客户提供融资、结算、理财、投资等多种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线上金融服务更加立体多元。至今年8月末,全系统网络支付客户、手机银行客户、收单商户分别达2899.17万户、1694.64万户和145.42万户,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达91.31%,在全国农信系统名列前茅。



此外,省联社还推动农商行深入拓展“线上+线下”融资联动。如近年来省联社依托“圆鼎易贷通”卡开发推广手机自助贷业务,并指导20多家农商行依托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全线上自助贷款平台,促进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贷款真正做到“线上申请、自动授信、余额控制、随用随贷”,目前全省农商行手机自助贷业务当年累计用信120.3万笔,累放673.8亿元。上线“阳光E贷”产品,共有44家农商行开通“阳光E贷”线上全流程自助贷,线上用信客户已达4.1万户,贷款余额24.8亿元。依托税务数据和住房公积金信息创新上线“税易通”“金易通”等全线上贷款产品,上线近一年来,两项产品共签约3.72万户、授信60.02亿元。


勇立潮头  始终走在改革发展最前沿


一直以来,江苏农信都是全国农信社改革发展的探路先锋。从1999年率先取消乡镇信用社法人资格、以县为单位组建统一法人的农信社,到2001年9月挂牌全国首家省级联社;从2001年11月张家港、常熟、江阴、吴江4家农信社在全国首批改制成股份制农商行,到2016年5月全省62家行社全部完成股份化、银行化改制,成为全国较早完成全省农信社改制翻牌为农商行的省份;从2016年9月江阴农商行率先登陆A股市场,到目前共有紫金、无锡等6家农商行在国内主板或中小板上市,成为全国首批登陆A股市场的农商行;从率先全国组建行业风险救助基金帮助暂时陷入困境的农商行,到推动省内后进农商行积极引入标杆农商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实现从单纯引资向引资与引智并举的全面转变。


一路走来,江苏省联社始终带领全省行社牢牢把握内外机遇,不断谱写改革发展、突破跨越新华章,力推全系统扭亏为盈(2001-2003年)、规范管理(2004-2007年)、改制农商行(2008-2013年)、打造现代金融企业(2014年至今)。2002年,全系统一举扭转了连续10年经营亏损的局面,实现盈利从2003年的3.7亿元,持续增加到2018年的266.59亿元,2001年改革以来累计实现利润2401.86亿元;年纳税额由改革试点前的3亿元,持续增加到2018年的90.34亿元,改革以来累计纳税790.67亿元。目前,绝大多数农商行盈利、纳税在当地都名列前茅。


截至今年8月末,全省农商行资产规模达3万亿元,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28万亿元和1.65万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8.4%、10.9%,2001年改革以来年均增长17.44%、17.83%。存、贷款余额在全国农信系统的排名,均从改革前的第五,分别升至当前的第二、第一;在省内银行同业的排名,均从改革前的第四,升至当前的第一。


微信图片_20191015104434.jpg


初心一如来时路,山高路远再启程。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更是江苏农信系统坚定服务“三农”,回归实体经济本源的深化之年。全系统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矢志不渝守初心、奋发有为担使命,大力谱写服务乡村振兴新篇章,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贡献“农信力量”,以稳中求进、稳中有新、稳中有为的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