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属企业 > 交通控股
从运营到经营:江苏交控服务能力再升级
发布日期:2025-08-07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直以来,江苏交控将“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作为企业的初心和使命,不断提升公众快速畅行体验感和品质服务体验感。高速公路服务量级大,且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变革进程加快,公众对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新形势下,亟需转换视角,立足“服务者”定位,创新客户思维,让高速公路服务深入人心,以服务引领带动价值创造。

打造精准施策之路,提供满意体验。收费政策系统研究。“收好费、服好务”是江苏高速人最基本的工作宗旨。江苏交控探索“一项目一策”高速公路投资建设与收费政策协同机制,围绕高速公路路网干线通道扩容改建不同场景,探索实施以政府定价为上限,地方政府购买服务和高速公路经营主体自主实施相结合的多元化差异化收费定价策略。收费现场秩序治理。紧紧围绕“优化机制、集中整治、数字拒超”三大重点,营造良好的公众通行秩序。按照“线上线下联动”工作机制,发挥“一路多方”、区域协同、高地联动作用。印发《进一步加强高速公路收费站超限车辆闯卡联动联查治理的通知》,成立工作专班,建立挂牌销号、督办通报、约谈抄送机制,开展超限治理,打击违法行为,严格落实入口拒超“货车必检、超限禁入”的要求,发现并劝返违法超限车98.88万辆次。开展针对暴力、恶性闯卡等事件精准打击的专项行动,共处置闯卡车2552辆次。业务水平持续提升。随着江苏高速路网准自由流云收费模式的逐步推广、通行费纸质票据电子化改造、收费稽核系统智慧化转型,江苏高速路网迈入了数字化转型加速期,打造复合型高技能收费人才队伍势在必行。江苏交控持续完善人才孵化模式,探索建设“规范化管理制度+智能化平台”,围绕政策法规、系统操作、业务流程等内容开展系统性培训,加快提升一线人员业务水平。

打造安全畅行之路,提供放心体验。应对大流量冲击。依托“一路三方”模式的良好基础,深入推进路网保畅和服务保障工作,通过实施分级预警、错峰限行、货车靠右、区间测速、远程诱导、应急车道借用等多项策略,持续提升路网畅通水平。今年“五一”期间,实施“分路段、分时段、分车型”精细化“错峰”管控策略,在枢纽、互通匝道等合流部位推行“N+1”“N-1”工作法,布设百余架无人机辅助参与假期保畅工作,加强拥堵路况巡查、特情事件警戒、应急车道喊话等,高效助力疏堵保畅与应急救援,有效提升了道路通行和交通事故处置效率。升级智慧管理手段。通过系统赋能AI平方视频监测技术,对交通事故、车辆临停、行人闯入等路网异常事件进行精准识别,不断强化路网安全保障能力。优化“阳光救援”平台,完善清障救援数量、处置效能、救援费用、服务满意度等功能模块,强化清障救援流程实时跟踪,全面提升救援服务水平。升级调度3.0云平台,通过对导航平台、视频资源、通行流量等数据的融合对接,实现路网交通态势实时感知,让公众能够享受到更加阳光透明、安全高效、舒心便捷、温馨温暖的高速公路救援服务。提升风险防范水平。联合高速交警、交通执法部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全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重点路段优化提升工作的通知》,针对江苏路网33个事故多发和重点路段开展专项优化提升行动,加装各类警示设施811处,围绕调整沿线交通标志牌、实施物理硬隔离、推广声光电设备应用等,研究制定51项针对性措施。加强“一路多方”联勤联动,与应急、气象等部门共享数据,全面做好全路网自然灾害风险排查工作,有效降低灾害发生风险。细化冰雪、台风、雾霾天气等不同场景处置流程,建立冰雪天气应对三大分级策略,实施冰雪天气路网协同机制,适时采取“编队除雪、带道通行”“白+黑”昼夜除雪不间断循环作业等模式,力保雪中路通、雪停路畅。

打造温暖馨香之路,提供舒适体验。分类打造特色。秉持精细化理念,印发《江苏交控服务区“六化”实施方案》,提出“分级+分类”转型升级思路,将服务区分为核心、重点、创效、基础、保障5级,以及综合商业类、交旅融合类、绿色低碳类、货运主题类、单一精品类5类。先以断面流量分级,确定服务区建设规模;再以服务功能分类,确定服务区发展方向。如阳澄湖服务区断面流量8万辆以上,为一级核心服务区,以此确定建筑面积、业态数量、车位划分等;因服务区地处苏州,旅游文化资源丰富,确定为交旅融合类,以“梦里水乡·诗画江南”为主题进行打造。通过这种模式,全系统共打造主题服务区90余对,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助力地方文化宣传,推动高地协同发展。绿色服务赋能。结合高速公路绿色发展趋势,江苏交控加快布局充电桩、光伏电站,试点打造重卡换电站、零碳服务区,提升绿色服务能力。目前,已建设光伏电站85个,装机规模近100MW,年发电量约1.1亿度,力争到“十五五”末,光伏电站数量将达160个、总装机容量将达400MW、年发电量4亿度,实现服务区电能自给自足。充电桩建设方面,在103对服务区建设新能源充电站202座,配备充电枪2308把,充电车位占小客车车位9.8%;重卡换电站建设方面,预计今年年底前,将在仙人山、沙溪、芙蓉3对服务区建设重卡换电站,提前布局重卡换电网络,服务货车油改电发展。基础设施升级。聚焦群众出行基础服务需求,实施拥堵治理工程,“一区一策”制定拥堵应对方案,使拥堵服务区数量从30余个减至8个、时长从177分钟减至51分钟、里程从0.6公里减至0.43公里,有效提升了通行效率;推进全省服务区开水间升级改造,在黄栗墅、仙人山、江宁等服务区打造“开水+用餐+休憩”示范开水间;丰富业态数量,经营业态由“十三五”期间的800余个增至2000余个,涵盖肯德基、星巴克、老乡鸡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200余个,提升了顾客消费体验。服务体系革新。紧扣公众多元化服务需求,加快推进“智能客服+线上平台+媒体矩阵”一体化出行服务体系建设。利用数智技术改造传统热线,实现智能机器人自动应答与智慧交互,智能机器人服务占比超过20%;升级“茉莉管家”线上服务平台,提供出行前“茉莉畅行”、ETC服务,出行中实时路况、一键救援、充电加油等服务,出行后通行记录、发票开具等服务,实现“一屏贯通”;打造以“‘两微一端’+抖音号”为核心的新媒体服务矩阵,定期推送服务信息,常态化开展路况直播,围绕通行政策、江苏特色服务区、高速出行安全等,策划创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视频。功能延伸探索。江苏高速公路及服务区周边产业资源丰富,江苏交控通过在物流、旅游两方面发力,不断拓宽经营边界。在物流方面,目前共46对服务区周围5公里范围内有物流园、产业园,还有18对闲置省界收费站、45处闲置土地资源具备发展物流产业的基础条件。探索建设物流基地,打造“高速+物流”示范线路。在旅游方面,江苏年均接待游客近11亿人次,其中房车游客约3000万人次。利用服务区多元场景,江苏交控与江苏省文旅厅联动,布局房车驿站78处,实现“一市一覆盖”、江苏4A级景区基本覆盖。未来,将探索打通高速公路房车驿站与地方房车营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换、服务互通,形成串联景区、覆盖全省的自驾出行服务网络。同时,在服务区配备桌椅、锅炉等设施,发展房车经济,让更多房车开进服务区、打卡在服务区、消费在服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