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江苏农垦黄海农场积极响应号召,不断加大农业科技项目投入,大力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助推高标准农田与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智慧农业设备有效融合。眼下,在农场田间地头,越来越多的“新农具”为春耕备耕按下“加速键”。当春耕秒变“科技大片”,究竟带来怎样的新变化?
手指点点,遥控指挥润泽良田。日前,在黄海农场中德示范园田边,技术员在移动设备上“一键操作”,几秒之后,分布在田野里的灌溉系统自动开启,源源活水喷涌而出,润泽良田。
近期黄淮海地区一直少雨,15万亩小麦生长受到一定影响,黄海农场通过自主研发麦田喷灌机、推广应用智慧农业系统等,及时“智”援麦田。采用智能灌溉系统,用手机轻轻一点,就可以遥控阀门,不仅节约用水,还节约人工,非常方便,集中连片的麦田在智能灌溉的滋润下长势喜人。
在智慧农业示范区,无线气象环境监测站、稻飞虱测报仪等高科技设备一应俱全,它们变身“智管家”,全天候实时监测气候、虫情、土壤湿度等情况,不管在何处,管理人员只需打开手机APP,通过全域农情测控平台,就能远程查看相关数据,让田管变得更精准、更轻松。
安装了监测站,可即时监测农田气象变化,智慧系统通过高频率的采集和传输,为农业中心提供气温、降水量等数据。通过收集的数据,可加强农业精细管理,为灾害性天气的早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合理安排生产区播种、灌溉、施肥等农事活动,不断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也可减少因气象灾害导致的损失。
远红外处理,让虫子无处可藏。稻飞虱测报仪上的灯,利用现代光、电、数控技术,实现虫体远红外自动处理、拍照、整灯自动运行等功能,无人监管也能完成诱虫、杀虫、拍照等系统作业。还增设风速风向、环境温湿度、光照等多种传感器接口,密切监测环境与病虫害之间的关系,预计全年重大病虫害测报准确率达95%。
无人机“上岗”助力“智慧”春耕。装肥、起飞、喷施……植保无人机按照设定的路线在麦田上空上演“速度与激情”。相比小麦播种机播肥和拖拉机悬挂抛肥,无人机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的施肥任务,每小时可施肥50亩左右,全天候连续作业量可达1000余亩。空中撒肥作业,既避免拖拉机进田碾压,造成小麦根系和叶片损伤,有效避免缺苗断垄现象,又有利于保持土壤疏松,提高土壤通气保水性,促进小麦快速健康生长。
目前,黄海农场已引进T40、T50、T60等各类无人机90余台,全面推进小麦全程无人机植保施肥作业,有力提升小麦作业标准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为小麦丰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焕”新,新农机、新技术、新模式……见证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在黄海大地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