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苏垦产研院生物育种实验室技术人员长期蹲点大华种业淮安试验基地,“嵌入式”服务大华种业开展生物育种工作。
实验室里,移液工作站来回运输、离心机高速旋转、基因分析仪精确显示荧光标记,技术人员熟练地操作着各类仪器,一批又一批样品基因数据被记录保存。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3000余份当季小麦育种材料和100余份南繁水稻育种材料的抗病、品质以及抗除草剂等基因检测,实现了传统田间肉眼观察到实验室基因分析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大华种业育种效率和精准性。此外,针对目前品种长相相似、肉眼难以区分的难题,技术人员运用DNA“指纹图谱”鉴定技术,对大华种业20份水稻品种开展真实性鉴定,从基因层面可以区分品种间1—2个指纹(分子标记)上的差异。
技术人员在完成实验室检测工作后立即转入试验田,结合育种材料的分子检测结果,选择合适亲本进行杂交配组,开展抗病、优质、抗除草剂等基因聚合,选育突破性的品种,实现育种工作由“大海捞针”向“定向撒网”的转变。目前,完成小麦杂交组合5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