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县国资 > 泰州市
泰兴国资:全面优化资源配置 全力提升发展质态
发布日期:2023-04-12 浏览次数: 字体:[ ]

经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泰兴市市属国有企业在转型发展、产业布局、体制机制、内部管理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市属一类国有企业,资产总量进一步提升、产业定位进一步明晰、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取得了阶段性的工作成效。今年,泰兴市国资办将以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为契机,准确把握国有经济本质属性和国资国企功能定位,全面优化资源配置,全力提升发展质态,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推行整合归并“排列组合”,构建更优产业体系

既遵循市场导向,又结合地区发展,聚力打造一批产业集聚新高地。一是横向整合打造健康“产业圈”。深刻把握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方向,聚焦养老健康、智慧服务、城市更新、全域旅游等产业,加快资源整合,加大资本投入。重点支持城投集团整合全市农贸资源,打造“泰食汇”生鲜品牌;支持交通集团整合物流资源,打造智慧物流产业园;支持中兴国投整合全市旅游资源,打造襟江文旅品牌,全力构建定位清晰、布局合理、功能科学的产业体系。二是纵向整合形成完整“合作链”。围绕产业链重点环节,充分挖掘纵向整合的资源和机会,加大产业链资源整合联合力度,重点支持港口集团开展码头建设和收购,实现各类码头集中统一运营,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全面实施开放合作,深度对接“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加快“接轨沪宁、融入苏南”步伐,与央企和知名民企开展股权融合、项目合作、搭建联盟等活动,打造坚实的合作链条,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三是专业整合提高资源“配置率”。按照“产业相近、业务相关、主业相同”的要求,整合兼并各类资源,解决投资分散化、经营同质化的问题。以整合为契机,完善提升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机制改革,加快业务、管理、技术、市场资源、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充分放大整合效能。

推行瘦身健体“加减运算”,塑造更优发展质态

既围绕差异化互补做“加法”,又围绕合并同类项做“减法”,推动企业瘦身健体。一是瘦臃肿之身。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融资平台)清理整合工作力度,综合运用股权划转、清理注销、重组整合等方式,对长期亏损、法人户数多、非必要的壳公司进行清退,全面压减企业数量,将企业管理层级严格控制在三级以内,堵住“出血点”、消除“亏损源”,保障企业轻装上阵。二是强管理之道。开展主业管理专项行动,坚决退出不具备竞争优势、缺乏发展潜力的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管理失控的资产,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和企业经营效率。探索开展国有企业机构设置和员额制管理,全面提升集团总部的战略引领、资本运作、资源配置和风险防控能力,实现指令有效传导至基层“神经末梢”。对国企管理人员开展“定制式”“菜单式”教育,塑造企业家精神,提升能力水平。三是提发展之效。依托“资产云”信息系统,全面动态监管全市国有资产,以优先服务和发展国有企业为目的,全盘规划处置措施,使资产盘活真正盘出效益。加快国有企业实体化转型,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利用市场化平台和手段,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着力培育国有领航企业,协同和带动民营企业更多面向实体经济发展,提升国有经济控制力和带动作用。

推行改革创新“多维并进”,实现更优动力支撑

尊重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把握“管好”与“放活”的关系,做到正向引导、授权放权、综合服务相结合。一是区分混业分业。坚持把增强活力、能力和张力作为国企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完成增强实力、主业清晰、信用晋级的基础上,形成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两个发展努力方向,真正达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运行方式的原则要求,实现预算内搞民生、预算外搞建设、国企投搞专项。二是创新方式方法。发挥双创引导基金作用,加大对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期和技术攻关期的支持力度。帮助国有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平台,加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力争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标志性技术成果。提升国有企业服务水平,对符合立项、审批条件的企业项目,开展“一站式”绿灯服务,全力压缩国有企业项目审批周期,确保项目尽早落地。三是推进管理治理。事务方面,做到法务、财务、业务专业化;发展方面,合规化、自主化、市场化同步做实;运行方面,把握好资产负债平衡原则、现金流平衡原则、投入产出平衡原则;人才方面,在已经尝试的基础上,继续探索职业经理人、超额利润分享、激励相容等机制,让优秀人才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