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2022年6月5日是第51个世界环境日,记者从江苏省国资委获悉,近年来省国资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全面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省属企业在清洁能源发展、绿色工业、农业、交通、建筑、服务业等方面持续发力,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重要内容。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江苏国企是如何用实际行动为绿色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江苏省最大的省属能源企业,省国信集团持续加大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投资力度,自主建成投产并运营管理如东3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控股开发大丰8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对接跟踪盐城、南通、连云港等省内海上风电和内蒙古、青海等省外新能源资源。”省国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还积极有序发展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控股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较“十二五”末增长455%,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约50亿千瓦时,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00万吨;所辖16台燃煤机组、6台生物质机组先后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务,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浓度均达到或优于超低排放标准水平;加快推进实施10台共581万千瓦煤电机组节能减排升级改造以及煤电企业煤场全封闭改造工程,集团综合供电煤耗较“十二五”末下降22.8克/千瓦时,节省标煤11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16.6万吨。溧阳、沙河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160万千瓦,每年能消纳过剩电能约28亿千瓦时,年发电量约22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3万吨,是江苏电网乃至华东电网的“稳压器”。
同样为江苏省能源保障做出重要贡献的徐矿集团完成光伏发电项目立项26个,开工建设7个,建成并网发电2个,徐矿综合利用发电公司首个自动跟踪式光伏项目成功实现并网发电。
积极推动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深入钢铁、石化等企业调研,省环保集团积极开展生产过程节能、余热回用、二氧化碳捕集、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节能改造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与前沿科研院所合作,通过超声波、膜处理等前沿科技,进一步完善提升废矿物油资源化再生技术水平。积极推动与院士团队及其他优势单位的合作交流,联合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建“江苏省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共同为江苏省绿色低碳发展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港口运输是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省港口集团扬州港、太仓港等4家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建成面积约10000平米,南京港、苏州港、镇江港、常州录安洲码头光伏建设项目均已开展。高投集团2020年出资组建规模10亿元的化工新材料基金,目前,该基金已经投出一批以华一新能源、创拓新材、申兰华、冠优达等为代表的,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产业档次、产品竞争力等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的化工新材料产业优秀企业。截至2021年底,高投集团和旗下管理公司毅达资本已投资了近百家绿色能源及节能环保相关企业,总投资金额超过60亿元,成功助推34家相关企业成功登陆境内外资本市场,是国内绿色能源及节能环保领域整体IPO数量和证券化率最高的创投团队之一,创造了优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省沿海集团依托土地资源优势、投融资优势和开发模式优势,聚焦主业,积极谋划和拓展生态治理和绿色产业布局,强化土地复合利用和功能叠加,建成全国首批、江苏单体规模最大的渔光一体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示范项目,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