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国家队,江苏农垦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深化“藏粮于管”,整合优势资源、释放核心势能,以农垦之举端稳“江苏饭碗”。截至6月11日,垦区113.4万亩夏熟作物(含小麦102.2万亩、大麦8.2万亩、油菜3万亩)全部收获结束;截至6月12日,10万亩玉米大豆全面完成播种,目前基本齐苗;截至6月24日,102.5万亩水稻栽插全部结束,苗情整体较好,“三夏”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
抢时争速,“夏收”实现稳产高产。今年“三夏”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困难重重,作为垦区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平台的苏垦农发股份有限公司,集聚一切资源、动员一切力量,确保打赢夏粮丰产丰收首仗。夏熟作物单产超预期。克服冬季低温冻害、倒春寒、干热风及淮北地区60年一遇春季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在淮北片分公司小麦减产幅度较大情况下,小麦平均单产仍实现1050斤以上,为垦区史上第四个超千斤的高产年份,且品质为近年来最好水平;啤酒大麦平均单产1103斤,大麦单产、质量均处于历史高位;油菜平均单产521斤,再创新高,单产较上年增加近3成。高产示范实现新突破。今年垦区盐城南片近30万亩小麦平均单产1400斤以上,比去年亩增150斤以上,有3个6万亩以上分公司整建制平均亩产超1400斤,其中:淮海分公司1540斤、临海分公司1454斤、新曹分公司1420斤。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专家组实产验收,临海小麦高产攻关田郑麦1860实测亩产达1626.2斤,是我省今年小麦高产攻关实产验收唯一超过1600斤的田块;临海、弶港、新洋、新曹等4个分公司2.4万亩油菜核心区平均单产达到542斤。保种数量超历史水平。强化国有企业使命担当,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坚持把好“品种和市场”两端,高度重视保种工作,垦区今年收种进度整体较去年提前5-7天。保种面积76.3万亩,保种量7.5亿斤左右,同比增长10%以上,为明年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赶早超前,“夏种”实现提质增效。2月16日接到10万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后,江苏农垦提前启动今年“三夏”工作,成立工作指挥部,统筹推进秋熟作物种植、布局和结构调整等工作。10万亩玉米大豆播种全面完成。江苏农垦高度重视、积极落实,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和3个技术创新与推广工作组,发挥统一种植模式、统一农机配置、统一技术方案、统一管理措施、统一质量标准的“五统一”集合优势,选取最优质的土地落实种植面积,创新制定“4+4”种植模式作为垦区主推模式,以苏玉34、齐黄34分别作为玉米、大豆主栽品种,布局15个百亩攻关方、11个千亩示范片,创建1个千亩核心示范区;集团专门设立1.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专用农机具购置和改造,技术攻关团队克服疫情影响,90天内自力更生、自主研发一批农机具,其中:204台专用播种机、101台播种机对行旋耕装置、146台中耕施肥机、140台专用植保机已全面投入使用。百万亩水稻栽插全面完成。垦区克服淮北地区、拓展基地极度干旱和高温、短时强降雨等不利因素影响,通过提升秧苗素质、提高整地质量、优化作业程序,把握好栽插进度、节奏、质量,水稻栽插整体达预期效果。按照“调早、调优、调高”技术思路,全面优化水稻布局,扩大优质水稻和自主品种订单面积比例,其中:优质品种种植面积73.4万亩,占商品粮比例90.4%,较去年提高8个百分点;扩大华粳0098、华粳5号、华粳11号、香缘99、淮糯158等自主水稻品种繁种比例达39%。种植结构调优工作全面完成。今年垦区新增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10万亩、耕地轮作试点种植油菜3万亩、秋播计划扩种啤酒大麦15万亩、设施农业面积稳定在7万亩左右。种植结构的优化有效改善长期水旱轮作的土壤结构,缓解了稻麦两熟季节紧张的矛盾,也丰富了垦区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供需要求,实现全产业链效益的最大化。
抗灾应变,“夏管”实现科学到位。围绕“三高一控”管理理念,提高农业生产管理精细化、精准化水平,增强抵御各类风险挑战能力,为秋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突出全方位管理。为应对低温冻害、倒春寒、春旱等灾害,科学防灾减灾,主动落实灌溉、泼浇、深施肥、叶面喷肥等抗旱补水补肥措施,促进弱苗快速转化,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克服疫情管控影响,利用农业无人机巡田系统开展指导,分片召开线上管理推进会。巡回开展玉米大豆播种、小大麦收割损失技术指导和检查,垦区小大麦和油菜机收损失率好于往年。突出全过程质控。坚持把农业生产过程全部纳入质控系统记录范围,组织原粮和土壤、水质检测,确保质量安全。紧扣绿色防控目标,强化田间管理和病虫监测,垦区小麦赤霉病等病害发生极轻,田间几乎无病穗。全面推进“药肥双减”,小麦农药纯量较去年下降20.8克/亩,同比下降9.5%,农药减量成效显著。突出全链条保障。发挥垦区组织化、规模化优势,制定“三夏”工作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工作应急预案,强化农业保险运用,克服极端天气、疫情反复、资源调配紧张等挑战,超前备足农资、农机、农具、人员、技术等要素,确保收、种、烘、运、储等关键环节组织到位。
夏粮丰产和秋粮基础好,为全年粮食稳产提供了坚实支撑,下一步将围绕周年亩产2400斤的目标,坚决扛稳“国之大者”。抓好夏粮收储,加快上场种子、商品粮周转效率,确保6月30日前保质保量安全入库。强化水稻栽后管理,开挖好丰产沟、调节好水层,促进秧苗早发快长。推进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服务,加强清沟理墒,适时适度追肥、绿色防控,确保玉米大豆“管得住、收得上”。精心做好秋播谋划,总结提炼夏粮生产经验做法,形成一整套抓粮食生产的机制打法,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