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苏省科技厅发布了2022年度科技计划项目拟立项项目公示,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共计4项项目获批支持立项,公司科技创新工作再创佳绩。其中,公司申报的“人工湿地中典型纳米颗粒与含氮物质的耦合降解机制及功能强化”、“基于微生物的典型重金属污染土壤矿化修复关键技术和机制研究”2项项目获得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立项支持;分别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共同申报的2项项目获得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立项支持。
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聚焦生态环境领域技术需求,深耕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加强产学研合作联合攻关,致力于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公司在体制机制保障、科技资金投入、人才队伍培养、行业交流合作等方面,多措并举培育和提升公司创新活力,持续营造良好科研氛围,相继出台的科研奖励办法、项目管理办法、经费实施细则等科技管理制度,为各类科技项目实施提供保障。
此次获批省科技计划项目,是公司继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项目、省基础研究计划青年基金项目之后,再度获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是公司长期坚持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体现。以上研发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增强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并打造一批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团队,提升公司在生态环境领域核心竞争优势,更好服务于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人工湿地中典型纳米颗粒与含氮物质的耦合降解机制及功能强化
人们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纳米颗粒逐渐通过尾水排放等进入水体。项目针对纳米颗粒的胁迫,拟通过科学研究选取对纳米颗粒抗逆性较强的湿地植物和强生物富集的基质,构建新型组合生态系统,保障人工湿地对纳米颗粒及含氮污染物的高效降解。公司水处理事业部现承担多个纺织印染、化工、电镀等工业废水、城市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研究成果将在相关工程的尾水湿地净化工艺中开展示范应用,形成公司在人工湿地处理新型纳米污染物方面的核心技术,助推企业产研一体化新发展。
基于微生物的典型重金属污染土壤矿化修复关键技术和机制研究
在当前国内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大背景下,国内重金属污染土壤传统修复技术面临高碳低效、二次污染问题突出、经济性差等问题,绿色低碳修复技术是污染治理和环境修复领域的研究难点和未来趋势。本项目以江苏省真实典型重金属污染地块为修复对象,拟通过开展系统研究,分离筛选出土著脲酶菌耐重金属菌株,揭示其固化重金属修复污染土壤的主控影响因素和关键机理,明确矿化修复土壤的长期安全性特征,结合工艺优化构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土著微生物矿化修复技术体系,有力替代高耗能、高碳排放、高成本的水泥基的等传统固化稳定化技术。项目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提供高效种质资源、可靠技术参考和有效理论支撑,对于提升我国污染地块绿色治理和可持续安全开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重大科技示范项目
项目紧扣我省持续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水平的迫切需求,研发和构建集多种监测与模拟方法、多源环境与排放数据、多空间尺度与应用场景于一体的VOCs来源精准诊析关键技术方法体系。通过研发小型国产VOCs监测设备,实现VOCs重要组分在多个空间尺度的快速、高效和可靠测量;高效利用源排放谱数据库,构建从园区到城市、多空间尺度、灵活适用于各类重要应用场景的VOCs综合溯源技术方法体系。推动多种技术手段在实际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的紧密结合与充分应用,为精准治污与合理施策、科学有效制定与执行大气污染物减排方案、进而实现PM2.5与O3协同控制目标提供重要科技支撑与保障。
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面上项目
项目针对于我国长三角地区常见的易挥发有机污染场地,研发多元协同覆盖阻隔系统,突破城市污染场地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低碳化瓶颈,提升对气候变化下污染场地环境治理适应能力。项目研究成果对我国京津冀、珠三角洲等城市密集区的污染场地治理技术提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保证土地环境安全、实现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升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社会环境效益,应用前景广阔。(通讯员:盛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