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8日,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运营,苏州正式迈入了“轨道交通时代”。10年来,“轨道上的苏州”建设不断提速,已开通运营5条线路,总里程210公里,累计运送乘客超22亿人次。轨道交通成为苏州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功能不断完善,渐成公共交通“主力军”
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苏州已开通的5条轨道交通线路,覆盖苏州约336平方公里区域、275.45万人口,日均客流由10万人次增长至120万人次,单日最高达到191万人次,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突破50%,成为公共交通出行的“主力军”。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骨干,苏州轨道交通不断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与融合,努力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体验。在已实现300多条公交线路与地铁接驳的基础上,苏州轨道交通还在开展地铁与公交“两网”融合专题研究,进一步推动网络融合、设施融合、服务融合,构建以地铁为中心的公共交通网络,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实现与苏州火车站的无缝换乘,超过40%得旅客选择乘坐地铁前往火车站;积极推动与火车站安检互认、快速换乘,实现对苏州站、高铁北站所有车次服务的全覆盖。
10年来,苏州轨道交通也在不断优化自身运输组织,1、2、3、4、5号线共铺画运行图325份;压缩行车间隔,1号线高峰最小行车间隔达到2分20秒;延长运营时间,全天服务时长超过18小时,重大节假日还实行24小时通宵运营。
服务不断提升,甘做便民服务“店小二”
多年来,苏州轨道交通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奋斗目标,不断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完善公共服务功能。以票卡为例,2012年12月,苏州轨道交通推出了20/50次计次月票,降低城市通勤人群的出行成本;2014年7月,推出了1/3日旅游票,为外地来苏游客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2020年5月,以“苏e行”App为平台推出电子计次票、旅游票,实现线上买票支付及扫码乘车功能。
苏州轨道交通在民生服务方面的深耕远不止如此。围绕群众关注度高的问题,苏州轨道交通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计划年内实施“惠民‘十’事”项目。国内首推“无理由退票”,提供15天免费退票的服务,解决乘客的意外之忧。省内首推“强弱冷车厢”,让不同体感的人群各取所需,在两度温差中“调”出最优服务。推进城市之间地铁乘车码的互联互通合作,与上海、南京、福州、无锡等地实现“一码通乘”,提高地铁出行的友好度和体验感。此外,便利店、图书馆、生鲜柜、母婴室等便民设备设施的引入,让地铁从交通工具逐渐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广大市民的认同和肯定,让轨道交通乘客满意度连续9年保持增长。
依托地铁车站这一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苏州轨道交通利用自身优势资源,着力打造具有江南特色的地铁文化品牌体系。5号线沿线文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苏州轨道交通联合相关板块,围绕“水韵姑苏最美窗口”主题,推出3个文化特色车站、1列文化专题专列、1200多块艺术灯箱及“苏工苏作”旅游票等,将5号线打造成为国内首条全场景文化旅游特色线路。同时,立足“江南雅韵精致服务”品牌建设,苏州轨道交通定期开展“遇见”文化节、读书日等系列文化活动,丰富轨道交通文化内涵,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出行服务。
安全不断加码,当好放心出行“守护者”
安全可靠是轨道交通运营的核心。苏州轨道交通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努力健全线网运营安全管理体系。10年来,苏州轨道交通累计开行列车390.19万列次,运营里程11569.83万列公里,运行图兑现率及列车准点率分别达到99.99%和99.97%,保持较大及以上质量安全“零”事故的记录。
跟踪设备设施运行情况,苏州轨道交通落实“全寿命周期管理”,搭建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资产管理体系的“四标合一”管理框架,深入实施设备、调度等质量管理活动。各专业日均检修作业量超过4000项,日均处理故障170余件,使得全年线网设备A、B类故障平均值保持较高水平,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2021年成功申报苏州市质量奖。
面对疫情大考,苏州轨道交通精准统筹、科学应对,充分发挥“大数据+铁脚板+网格化”机制优势,实施领导干部包保制度,全力做好车站、列车等公共区域消杀,守好安检及测温验码“进站关”,常态化开展列车志愿巡视。同时,动态掌握员工出行及身体状况,落实疫苗接种和核酸检测,以最严措施、最大努力,保障乘客安全健康出行。
如今,苏州轨道交通正在加快推进6、7、8号线及S1线的工程建设,推进下一轮线网规划及建设规划研究工作,努力构建功能更加完善、层次更加清晰、覆盖更加广泛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助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能级,为谱写“强富美高”新苏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轨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