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省国资委在南京召开全省国资系统考核分配暨三项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会,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国资国企改革重要指示精神,部署2021年全省国资系统考核分配工作,对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进行再动员、再推进。会议指出,三项制度改革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重头戏,做好这项工作要“政策推动”与“示范引领”并举,努力营造典型引路、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南京公交集团是南京市属国有企业,现有在册员工21098人,运营公交车6091辆、运营船舶12艘、电车20列、公共自行车5.67万辆。公交线路474条、电车线2条、轮渡航线3条,公共自行车站点1528个。自2019年围绕“减人减车减成本、提质增效转机制”目标要求实施改革以来,公交集团聚焦劳动用工、干部人事、薪酬分配三项制度改革,高质量发展动力全面集聚。
规范用工,深化能进能出的劳动用工管理机制
建立岗位编制管理制度,合理控制用工总量。集团压缩管理层级,优化所属企业“三定”方案。客运公司、检修公司等子企业定编后,集团成本规制类企业编制数较当时员工总数减少2900人,压缩编制14.57%,人车比由2018年末的3.36减少至2.93。截止2021年5月末,集团员工人数较2018年末净减少2440人。
畅通员工退出渠道,妥善安置富余人员。先后出台《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办法》《员工内部退养方案》《管理岗位退出方案》和《患重大疾病员工退岗病休方案》等内部文件。截止至2021年5月,共分流安置1576人。
加强综合考核,严格劳动合同管理。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劳务派遣用工考核的通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方案》等用工规范性文件。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根据员工业绩考核、工作态度、个人能力等综合表现,集团对不能胜任工作的1527人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
选聘竞聘,深化能上能下的干部人事管理机制
精简机构减少职数。撤销江南公交、扬子公交和场站公司3个运营平台,将集团管理层级压缩至3级,优化组织层级,实现组织机构扁平化。各子公司、事业部整合职能部门,以“8科2室”为标准设置客运公司职能部门。2020年末,集团管理的中层干部职数由179人降至94人,降幅47%。
建立机制竞聘上岗。2019年至2020年期间,集团516个科级管理岗位全部实行竞争性选拔。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集团17个中层干部岗位实行竞争上岗,有77人次参加报名。
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效能评价与组织考察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考察、选用干部。集团从基层70个车队效能指标年度综合得分排名前25名的车队管理人员中选拔后备干部;对效能指标年度综合得分排名末位的车队负责人,实行退出机制,做到“能者上、庸者下”。
加强考核,深化能增能减的薪酬分配管理机制
强化绩效考核管理。修订完善企业负责人考核办法,确保目标具体量化可考核。根据所属单位经营差异性,按照“一类一策”的原则,设置不同的薪酬管理体系。推行“五强车队”考核机制,对70个车队的运营、安保、机务、人资、工作履职五大类指标按月进行考核,对月度得分排名前5位的车队,各奖励6000元,激发基层管理活力。
优化薪酬分配机制。工资分配重点向一线和脏苦累重岗位倾斜。自2019年起,集团连续两年对驾驶员岗位实行增资。2021年,集团开展提升运营效率专项工作。通过设立“运营效率奖”,将一线驾驶员增资与驾驶员三峰时段运营生产计划执行率考核指标挂钩,在提升收入的同时提高线路运营效率。目前,公交集团一线驾驶员在岗人员人均收入标准从7.72万元/年增长至8.44万元/年,年增幅9.32 %,员工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制定《南京公交集团劳模津贴发放办法(暂行)》,对取得各级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员工每月发放500元至1000元不等的津贴工资, 进一步发挥一线岗位劳模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