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县国资 > 扬州市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扬州运河大剧院震撼上演
发布日期:2021-10-21 浏览次数: 字体:[ ]

1964年9月底,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这台民族化芭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被称为“芭蕾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拿刀枪的足尖舞”,是中国芭蕾舞史上的重要里程碑。10月20日,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震撼上演,此次演出时间为期两天,为10月20日—21日!

《红色娘子军》有啥看点?芭蕾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拿刀枪的足尖舞

五十多年来,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演出场次累计达4000余场,受邀在美国、英国、俄罗斯、丹麦、以色列、法国、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上演,为中国芭蕾艺术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不仅加入了很多民族舞和中国古典舞的元素,更破天荒地在舞台上打造了穿足尖鞋的女战士形象,芭蕾舞台上第一次有人拿着枪射击,拿着手榴弹投掷。为了演“兵”像“兵”,演员们还会通过军训等手段观摩、学习。

提到芭蕾动作,和《天鹅湖》中黑天鹅的“挥鞭转”同样为大众所知的,要数《红色娘子军》中的“倒踢紫金冠”了。这原是一个京剧中的动作,在把该剧搬上大荧幕的时候,该剧的主创人员把这个动作开创性地加入到芭蕾之中。

女兵形象呈现在芭蕾舞台上,这在世界芭蕾舞界是独一无二的。现场不少扬州市民看得热血沸腾,沉浸在那个激情昂扬的红色年代当中。

“中央芭蕾舞团的演出太震撼啦,动作干净利落,整齐有力,技术娴熟,六幕剧情衔接紧凑,其中最为震撼的场面莫过于娘子军点兵。”市民王玉珏表示,整部芭蕾舞剧再现红色经典,震撼人心。

“经典的舞剧,耳熟能详的歌曲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感谢演员们的精湛表演。”今年57岁的高春花特意来观看了这部舞剧,“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致敬经典,致敬英雄,致敬伟大的祖国!”

卞祖善接受专访:运河大剧院音效优秀,希望扬州市民热爱音乐

对于文艺工作者而言,与其说是演绎一部作品,不如说是以文艺的形式去回溯那段历史、体验那些人生,经历一场精神洗礼。《红色娘子军》是中央芭蕾舞团的经典作品,中央芭蕾舞团原首席指挥卞祖善先生曾多次执棒。10月20日,卞祖善先生接受了记者专访。

“昨天晚上,中央芭蕾舞乐团乐队和合唱一起排练,我听了音效,效果那么好,深刻地体现了运河大剧院优秀的硬件设备,可以畅想,以后在大剧院内可以欣赏音乐剧、芭蕾舞等等,我也可以再次与扬州结缘,在扬州举办音乐会。”卞祖善笑言,他是《红色娘子军》的第四任乐队指挥,对音乐有很深的感触。

“我从事音乐工作多年,有一种感受,音乐不是人类创造的,而是人类发现的,如果一个家庭,充满了音乐氛围,那么他的家庭氛围就是幸福的,轻松的;而没有音乐的家庭,可能就会有一些矛盾和纠葛。”卞老还分享了自己的音乐心得,“当我的心情很郁闷的时候,听一些古典音乐,很快就能好起来。希望扬州的朋友们可以热爱音乐,喜欢音乐。

红色娘子军精神与扬州红色文化遥相呼应

《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海南岛。舞剧讲述了从恶霸南霸天府中逃出来的丫鬟琼花,在红军党代表洪常青以及战友们的帮助下,经过血与火的战斗考验,从一名苦大仇深的乡下丫鬟,逐渐转变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的过程,生动描绘了一幅中国妇女坚强不屈革命精神的壮美图卷。

“《红色娘子军》所表现出来的红色精神,也与扬州的红色文化基因遥相呼应,比如,20世纪50年代,一部反映苏中革命老区人民群众拥军支前的电影《柳堡的故事》,就发生在扬州宝应柳堡这片土地上,一群以电影主人公命名的‘二妹子’女子民兵班的姑娘们,激励着一代年轻人,反映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的负责人介绍,红色娘子军的精神其实也与扬州红色文化遥相呼应,文艺创作当随时代而动,近年来,以扬州地方文艺形式呈现的红色文艺作品,正逐渐走向江苏省乃至全国舞台。

扬剧《阿莲渡江》、木偶剧《铁道小飞虎》、扬州评话《永恒的信仰》……它们用唱念做打、说表弹唱的独特艺术张力,再现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动人故事,让红色经典“咏”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