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交控成立20年来,广大职工干部始终秉持“通达之道”的责任担当、朝乾夕惕的奋斗作风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奋力当好交通强省的“主力军”、国企改革的“先锋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深耕者”,交出了令人满意的“交控答卷”,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事迹典型性、示范引领性和干群公认性的楷模标杆。在江苏交控2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上,公司党委隆重表彰了吉林、熊先根、余丽琴、蔡雯静、胡海平、钱燕、陈若升、杨丹、孙海青、朱忠建等10名“江苏交控楷模”。近期,将对他们的先进事迹做系列推送,让我们一起走进“江苏交控楷模”,聆听他们的故事。
陈若升,男,1970年6月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连徐公司桥梁工程师,多年来他辛勤工作,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荣获江苏省公路养护管理先进个人、江苏交控成立十周年百名先进个人、江苏交控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他是精益求精的养护人
2003年9月,陈若升同志从高速公路建设单位进入连徐公司,他全身心投入工作,很快从一名工程建设者转变为路桥养护人。
严格工程项目管理。他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主持制定了公司《桥梁经常检查管理办法》《养护工程计量管理办法》《工程养护管理办法》等各类养护管理制度,使公司工程养护管理工作有规可循、有章可依。他编写了《养护人员岗位工作实施细则》,明确了各个养护岗位职责分工及考评办法,细化到每月、每周具体的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他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应急预案,如《冬季除雪防滑保通联动工作预案》《高速公路桥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明确了各类应急事件的处理流程,确保了各类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处置。
建立日常养护定额管理模式。2004年,针对公路行业暂无高速公路养护定额的情况,他勇涉“深水区”、敢啃“硬骨头”,收集梳理已开通高速公路的基础资料,抓住重点项目,细化养护内容,拟定了《连徐高速公路日常养护项目定额清单》。清单涵盖一类养护项目11项、二类养护项目63项,明确了路基、路面、桥梁、涵洞、安全设施等工程的日常养护内容、养护频率及具体工作标准。随后他结合国内外高速公路养护技术新动态,持续对定额清单进行补充、修订,目前该定额清单已成为公司日常养护计量支付的标准,有力推动了公司养护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标准化。
做好专项养护工程。专项养护工程开工前的准备阶段,他都带领养护技术人员认真研究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全面了解施工项目技术难点和质量控制要点,明确技术指标,研判质量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详细编制施工管理计划。施工过程中,他周密组织,严格定员、定责、定岗,实时进行偏差分析,拿出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确保全程管控。他坚持工程项目日报制度,对每日报送的计量数据和施工情况第一时间掌握最新动态,第一时间跟踪审核,第一时间发现质量问题并予以解决。
他是攻坚克难的实干家
陈若升同志潜心钻研,踏实刻苦,他在实践中破解难题,组织实施的技术攻关和工程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克服就地热再生技术难点。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是江苏交控推广应用的预防性绿色养护技术,在处置路龄较长的路面破损病害就地热再生中,出现了基底及摊铺温度、渗水及压实度合格率偏低等新问题。他组织技术人员经分析总结,通过采取条带铣刨增加新料添加比例等进一步优化配合比设计、增加加热机提高加热功率及优化碾压工艺等措施,解决了以上技术难题,再生后的路面使用寿命基本与铣刨重铺路面相同,公司使用该技术累计处理路面约260公里(单车道),节约养护经费3000余万元,实现了废旧材料100%循环利用,与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
降低路面铣刨重铺时抗裂贴粘起率。2019年连徐公司率先尝试在沥青路面专项维修工程中,将抗裂贴粘贴在中面层顶面延缓上面层反射裂缝,但在摊铺过程中,陈若升发现料车及摊铺机经过反射裂缝位置时,部分抗裂贴出现了褶皱、粘起现象,致使摊铺作业中断。为解决此问题,他成立QC小组,开展《降低路面铣刨重铺时抗裂贴粘起率》课题研究,针对性方案实施以后,抗裂贴粘起率由原来的32%下降至0.82%,后期需要进行热补的裂缝减少了1123道,节省养护费用560余万元。该课题提高了养护施工效率、减少了养护成本,大幅降低了养护施工及车辆通行的安全隐患,获江苏省交通厅2019年度优秀QC项目奖。
实施沥青路面维修工程。2020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免费放行车流量激增的双重压力,他秉承“苏式养护”高效益养护、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的理念,主持沥青路面维修工程。他制定工作计划,建立保障体系,严抓质量管理,实行全程监管,确保工程品质。他每天对施工现场进行视频巡查、现场旁站及平行检验,对重点工序进行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质量跟踪。他充分发挥党员骨干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全员参与、责任到人的工程安全监管体系,多次开展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全体施工人员在疫情期间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了工程项目安全零事故、施工人员零感染的目标,并顺利验收合格。
他是开拓创新的探索者
陈若升常说:“中国高速公路在长个子的同时,必须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力争高质量养护。”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面对新技术,他敢于创新。针对高速公路路面较早出现车辙病害现象,为深入探讨路面车辙形成的内在机理,针对车辙的特点和影响因素,选择适宜的养护方案,他提出并参加《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及维修技术研究》的课题。他依据研究成果,将微表处和就地热再生技术成功运用到解决压密性车辙的预防性养护中,并通过改进微表处施工工艺,严格施工过程管理,确保了工程质量。2006年在淮徐高速实施的微表处罩面工程,使用寿命超过预期值达到5年,受到了兄弟单位的广泛好评与一致肯定。
面对新事物,他勤于思考。为解决江苏省高速公路冬季凝冰问题,他参与了《环保耐久型主动抗凝冰关键材料开发与功能铺装技术研究》,该课题设计开发了一种LX-Ⅰ型抗凝冰剂,以U-PAVE10和SMA-13沥青混合料为载体,开展抗凝冰AFC-10和AFC-13混合料的设计与评价,并通过试验段的实施形成相应的施工工艺与工后验评标准,最终提出了抗凝冰沥青路面铺装的成套指标体系,对于推广抗凝冰沥青路面铺装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缓释型抗凝冰AFC类沥青混合料摊铺的桥面,冰点可以降低3-5℃,大大提高了行车安全性。该课题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研究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面对新挑战,他乐于探索。他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理念,挑战传统,探索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新模式。针对淮徐高速车流量大、交通管制困难、安全隐患较多的状况,2019年10月实施了苏北首个全方位高速公路集中养护工程项目。在前期筹备工作中,他与交警、交通执法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保持紧密沟通,组织召开设计与交通组织方案审查会15次。在施工过程中,他组建“党员示范岗”“党员突击队”和“橙色勇士青年突击队”,通过“党建+工程”的党建引领模式助推项目开展。集中养护模式解决了传统施工效率低、易造成交通拥堵等问题,将原200多天的工期缩短至15天,养护经费节约272万元,提高了道路通行效率,实体工程质量也大幅度提升,全面树立了“苏式养护”的品牌形象。
一步步踏石有痕,一层层登高望远,一年年伴随连徐路砥砺前行,二十年栉风沐雨,八百里归途如虹。陈若升同志主动作为,锐意进取,弘扬劳模精神,聚焦养护难点,不断用新思想新行动诠释着“苏式养护”的新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