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工程院、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指导组、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扬州大学农学院等单位专家组成的高产水稻实收验收组,对苏垦农发黄海分公司“绿色超高产栽培技术攻关项目”产量进行现场验收。专家组通过查看水稻颗粒、测量水稻水份含量及已收割地块面积,最后进行称重,最终测得水稻亩产为1058.9公斤,创江苏省水稻单产新纪录。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中)带领专家组开展测产工作
专家组成员表示,这令人激动的产量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农场的土壤保护好,土壤肥沃;二是苏垦农发股份公司有管理体制方面的优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新技术推广快、应用成效好;三是今年的气候特点,为淮北地区水稻高产创造了条件。
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表示,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开展超级水稻的超高产的栽培研究与示范,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今年,苏垦农发黄海分公司将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新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之中,尤其是将超级稻钵苗机插以及超高产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等的研究与应用,创下了高产新纪录,充分说明了农垦是当之无愧的农业“国家队”和“排头兵”。
为耕地“体检”配“套餐”
江苏农垦黄海农场公司以“生态惠民生、服务到田头”为主题,全体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指导干管人员科学施肥,为耕地“体检”。如今,农技员给土地“体检” 配“套餐”,正成为的新时尚。
邀请专家为土壤“把脉”、“查病”,为改变过去各大队盲目施肥,给耕地造成“营养不良”,氮过剩、钾缺少等现象。干部员工将重点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等5个环节,全面启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该项目将以土壤化验、田间试验为依据,通过科技宣传和培训,在全面推广配方施肥技术的同时,根据不同类型田块的土壤条件、所需营养、施什么肥等资料提供给分公司领导,指导生产区、大队的干部员工“对症下肥”。此外,黄海按照土地面积、土壤类型、种植品种等进行科学安排布点,在冬闲季节给耕地全面“体检”,实现科学种田。
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
在农业生产管理过程中,黄海示范推广麦稻化控、化调技术,有效防止中后期倒伏,奠定高产稳产基础。大面积推广旱整水栽新模式,显著提高整地质量,并为下茬大小麦种植提供优良土壤条件。机插稻秧田全部实施机械激光旱平、机械开沟等技术,为培育壮秧打下扎实基础。推行宽幅导航水稻直播新技术,实现精量播种、一播全苗、苗齐苗匀苗壮。推行小麦宽幅条带精播栽培技术,农机农艺高度融合,培育健壮个体,构建合理群体,实现丰产丰收。全面推广晚播麦浸种催芽技术,促进其早出苗、出全苗。推广反旋施肥播种联合作业技术、铁轮锥形导航压沟技术,成功解决特殊天气条件下“抢农时、抢整地、抢播种”难题。
协同江苏农垦农科院、中德农业示范园及有关科研院所,认真做好秸秆割晒与捡拾收获作业技术、旱整埋茬踏平作业技术、重型液压缺口耙联合整地技术、水稻不同品种不同行距配置试验、旱直播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研究、常规机插粳稻及杂交籼稻品种比较试验、稻茬麦新型振动深松免耕种植技术、西兰花早期育苗与晚期育苗对比试验等20余项课题试验,形成多项科研成果,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积攒技术储备。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为进一步提高为农服务水平,黄海把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不断优化种植结构,采取保姆式、一条龙的涉农服务等措施,以贴心的帮助吸引客商、留住客商、实现合作共赢为宗旨,大力抓好常规育种产业,形成科研、生产、经营一体化,做大做强现代农作物种业,促进公司增效、员工增收和经济发展繁荣。同时,黄海围绕生产安全战略,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积极做好常规农业高产、高效的技术试验和储备,强化农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防治方案的制定,以优质粮食稳定发展和职工持续增收为目标,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实现了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员工,实现社会效应、经济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