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新闻
四十年四十企|江苏省联社:勇当金融支农“排头兵”
发布日期:2018-08-15 浏览次数: 字体:[ ]

  

2001年,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全省农信系统百废待兴。与其他银行机构主要服务大中型工商企业不同,全省农信系统主要以“三农”、小微等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在面临较大经营风险的情况下,历经十几年大刀阔斧的改革转型,我省农信系统无论规模、速度、质量、效益,还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品牌建设等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 江苏有8家农商行连续多年榜上有名,占全国入榜农商行的30%。

 不忘为农初心

 

在农商行的支持下,水产养殖业一直保持较好的经济收益。

江苏省联社成立近18年来,始终坚持面向三农、面向小微、面向县域的市场定位,用激励考核机制引导支农投入,用现代营销理念提升支农效率,打造“阳光信贷”“金融服务村村通”“小额信贷扶贫”三大服务品牌,推动全省农信系统形成具有鲜明江苏特色的支农服务体系,确保了支农力度的不断加大,支农质量的不断提高,支农效果的不断显现,引领全省农信系统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蜕变。

 

句容农商银行的特色银行服务走进了工厂的车间

多年来,有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贫困孩子上学等涉农诸事,都在每一个农信人的工作簿里占有重要位置。以支农助农为核心,全省农信系统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率先开办扶贫小额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促使农户贷款覆盖面不断扩大,支农贷款投放总量逐年增加。2001年末到2017年间,全省农信系统农业贷款占省内金融机构的比重由62%上升到96%,农户贷款覆盖面由15%增加到51%,农户户均贷款由3000元增加到30000元。在全国农信系统率先推出财政贴息担保扶贫贷款和财政贴息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累计为1025个贫困村、31万贫困户发放256.5亿元扶贫小额贷款;累计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2.8亿元,让7.1万名农村贫困孩子圆了大学梦。为切实破解“三农”金融服务中信息不对称、抵押缺乏等难题,省联社在全系统积极推广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的“阳光信贷”。截至2018年3月末,全省农村商业银行授信农户达337万户,授信总额2705亿元,实现了“阳光信贷”农村网点的全覆盖。

 

全省农商行抢抓先机全力服务春耕备耕

改革近18年来,我省农信系统有关扶贫小额贷款的做法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肯定,有关经验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并在全国推广;诸多支农支小的有效模式获得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肯定和批示;许多有关“三农”金融服务的先进经验被《人民日报》、《金融时报》等主流媒体广为传播;农村“三权抵押”创新、“阳光信贷”做法、春节送戏下乡等被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栏目作为先进典型报道。

强化创新服务

 有市场、有技术、有效益、有前景的小微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他们也面临着财务状况了解难、贷款额度确定难和贷款方式选择难等困难。根据这一情况,省联社组织指导全省农商银行,根据全省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服务业提速计划、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在做好传统产业信贷服务的同时,着力加大对新兴产业、特色产业、集群产业的支持力度,促其做大做强、做优做特。截至2017年末,全省有18万户小微企业与农商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全省农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8008.45亿元,占全省小微企业贷款总额的31%。

 

绿能贷,光伏精准扶贫

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创新服务不断涌现。省联社组织全省农村信用社对小微企业进行集中授信,通过开展流动资金循环贷款、银团贷款、农村工业园区综合授信贷款等方式,有效满足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积极推广青年农民创业贷款、大学生村官贷款、妇女创业贷款。适时推出“金纽带”信用联合体、“行业信用协会”贷款方式,采用集体诚信作担保放大授信额度的贷款模式,对金融支小进行全方位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此外,全省农商行还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行业信用协会、担保公司等合作,推出了“龙头企业+农户” “担保公司+中小企业” “行业信用协会+会员”等组合型保证担保贷款。创新抵押方式,推出第三方监管动产抵押、浮动抵押,积极破解小微企业有效资产抵押难题。

坚持改革先行

作为全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先行者,省联社切实履行引领行业发展、推进行业改革、提供行业服务、防范行业风险的重任,在银行组建、公司治理、机制转换、资本合作等重点改革事项上不断探索实践、突破跨越。

 

宜兴农商银行的流动服务队走近社区

近年来,江苏省联社持续推进全省农信系统产权制度不断改革。从全国首家县级联社统一法人试点,到全国首家省级联社挂牌开业;从苏州地区农村信用社在全国率先全部成功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到全省农村信用社全部翻牌为农村商业银行,成为全国最早完成农信社银行化改造的3个省份之一;从江阴、无锡、常熟、吴江、张家港5家农商银行在全国首批登陆A股市场,到如皋农商行在新三板挂牌,紫金农商行上市过会,海安、大丰等农商行IPO提上议事日程,江苏农信系统产权制度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与此同时,持续探索深化行业互助与合作机制。在全国率先按市场化原则建立行业风险救助基金,对暂时陷入困顿的2家农商行展开救助,有效化解行业累积风险;率先建立行业流动性互助应急机制,指导法人单位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从系统内紧急调剂55亿元流动性互助基金,迅速平息射阳农商行、黄海农商行集中取款事件;在行业内建立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输送纽带,实现从单纯引资向引资、引制、引智的全面转变。截至目前,共推动全省21家农商行实现股权及资本合作49.5亿元。

省联社:目前,全省农商银行处于提质转型的关键时期。省联社着力推进“小法人、大平台”行业工程建设,突出基层行向现代银行转型和省联社自身市场化转型两大重点,加快构建行业服务、管理和风控三大体系,力推我省农商行总体运行质态一路向好。截至2017年末,全省农商行总资产规模达2.6万亿。各项存、贷款余额为1.91万亿元、1.3万亿元,分别是改革前的14.4倍、15.1倍。全省农商行所有者权益1859.18亿元,较2001年末增加1834亿元。2002年扭转了全行业连续10年经营亏损的局面,实现盈利从2003年的3.7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43.3亿元,增加了近65.7倍。全行业年纳税额由改革试点前的3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91.51亿元,增加了30.5倍。

与此同时,全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截至2017年末,全省农商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率为2.35%,比2001年末下降30.6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194.9%,高于银监120%监管标准74.9个百分点。

 

省联社:江苏农信在全国率先推出“阳光信贷”“金融服务村村通”“小额信贷扶贫”三大特色服务品牌,在全国首家实现了网点覆盖所有乡镇、金融便民服务“村村通”、代理发放各项涉农补贴惠及全省农户的普惠目标。全行业支农贷款规模一直位列全省银行业首位,农业贷款连续9年与全省农业GDP总量相当。截至2018年3月末,全省农商银行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6637.55亿元、8008.45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49.2%、59.4%;投放的扶贫贷款、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分别占全省银行业的99.5%、20.5%、31.4%。

 

省联社:为着力完善服务体系,省联社按照信贷结构与地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适应、与县域经济一二三产业比重相配套的要求,不断丰富支农内涵。根据省委、省政府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行业实际,全面提供金融基础配套型服务,让广大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现代金融服务。截至2017年末,全行业建成2.6万个金融便民服务点,实现对所有行政村、较大规模自然村的全覆盖;手机银行客户数736.86万户,手机银行、网络支付交易金额分别达到1.98万亿元、1640亿元,离柜业务量占比81.35%;围绕金融支农构建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24小时客服热线等立体化多渠道行业服务平台。

省联社:我们始终坚持“科技兴行”战略,有效发挥省联社信息、智力、科技等要素汇聚优势,着力打造“小法人、大平台”科技支撑体系,解决基层农商银行“想办办不了,能办办不好,单办成本高”的问题。

在科技支撑上,搭建科技、结算、资金融通三大服务平台,有效提升了全行业的电子化、信息化水平;在全国农信系统率先采用大型机运行综合系统,业务处理速度、系统可用性大幅提高;按照“两地三中心”规划建成异地数据级灾备中心、同城应用级灾备中心,信息科技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在产品研发上,开发并投入使用应用系统143个,涵盖核心业务、风险管控、支付清算、信贷管理、电子银行、国际清算等多个方面。陆续推出移动金服平台、多功能智能清算平台等创新服务项目;成功上线管理会计、客户关系管理、内部转移定价等精细化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