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资要闻
省海企集团:奔走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创业先锋队
发布日期:2018-02-24 浏览次数: 字体:[ ]

2月9日,省海外企业集团带来了一份别样的“新年贺礼”。随着全国首批150公斤白俄罗斯冷冻牛肉成功进口并顺利入境,江苏老百姓的餐桌上又多了一道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美味佳肴。

江苏海企是我省最早从事对外投资的企业。近几年,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他们做出了“四个东”的布局:在东南亚建设江苏优势轻纺产品的境外出口基地,在东非建立纺织工业原料的生产供应基地,在东欧建立江苏优质食品供应基地,在中东开展产能合作。这些年,在“一带一路”沿线,江苏海企积极践行“走出去”战略,留下了精彩的创业故事。

以产业链带动产业园

2017年7月31日,江苏海企的坦桑尼亚“江苏-新阳嘎农工贸现代产业园”项目被农业部批准为首批十个国家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之一,这也是坦桑尼亚唯一入选的园区。

“产业园内的主要企业就是海企纺织(坦桑尼亚)有限公司,于2014年底正式投产。十几位来自中国的技术骨干带领160余位坦桑尼亚员工,生产16-28支高端纱线,年产量近万吨。” 江苏海外集团国际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明告诉记者,纺纱厂的运行不但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所生产的棉纱全部出口至中国及周边东非国家,每年为坦桑尼亚带来近2000万美元的外汇收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要做就做最专业的产业园,这是该项目团队一直坚持的理念。产业园以棉花为源头,围绕已建成的纺纱厂,向棉花产业链两端延伸。2015年年末,产业园的发展开始向产业链上游——棉花种植延伸,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专家带领十几名当地农民,于当年11月在区内几十亩土地上开始进行棉花种植试验。在坦桑的土地上栽上坦桑种子,但收获的籽棉平均亩产比当地棉农种植的高出3倍,品质比当地棉花高一个等级,这让当地人对中国的种植技术震惊不已。目前,棉花种植正积极开展5000亩面积耕种的前期工作。很快,坦桑的土地上会结出更多、更好的棉花。

让中国技术“走出去”

2月7日上午十点半,江苏海企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春江迎来了一群来自远方的客人,几位来自阿曼的客户慕名而来咨询氯碱项目。这场商务谈判持续了一天,对方的问题细致到每个环节、每个点的预算。徐春江始终游刃有余,这源于他的专业,也源于他对自家技术的自信。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越来越多合作项目成功推进,这样的商务谈判几乎每天都会上演。

“2012年左右,公司开始从外包向自主研发、设计转变,如今,已经拥有7项专利技术。我们长期合作的客户已覆盖了17个国家,共30多家。”徐春江介绍,“走出去”的路并不容易,在市场中摸爬滚打,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市场——氯碱项目。徐春江说,现在,不光亚洲国家在用我们的产品,欧美国家也在用。由于公司提供的是可定制产品,徐春江一年中几乎天天奔走在海外,将中国技术在海外市场传播,推广他们使用这些技术和产品。

将实践和技术摆在第一位的徐春江团队,从来不走寻常路。“别家是先申请专利,然后努力让技术落地,而我们是先落地,再申请专利。”徐春江笑言,公司承接了印度GFL氟化学园项目时,印度客户主动提出,要对排出气体的回收工艺作出改变。团队丝毫没有犹豫就答应了,通过技术探索,最终做出了让对方满意的装置。

为后来者带好路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希望投身其中。但是,在异国他乡再度创业并不容易,最好不过的就是有“吃螃蟹的人”传授经验,江苏海企已经在为后来的中国企业带路。

在江苏-新阳嘎农工贸现代产业园,除了主导的纺织企业,还辅以棉籽榨油、棉饼饲料、农机推广等产业。园内的棉籽榨油自2015年起步入良性循环,其油料在坦桑内陆地区广受好评;棉饼饲料自2017年起试生产,目前计划除供应坦桑市场外,还将部分进入肯尼亚市场;农机推广于2017年也取得突破,首批江苏生产的60马力农用拖拉机及相关配套农机具进入坦桑,服务当地农业。李明告诉记者,这些企业都来自江苏。

将更多的中国技术、设备和服务带到“一带一路”沿线,这是徐春江团队要做的另一件大事。徐春江说,作为“走出去”的老将,他们对自己领域全球市场的情况非常了解。尤其所在的化工行业是一个周期性工业,提早布局“走出去”非常重要。目前,已经有来自上海、浙江的两家企业,在他们的帮助下成功承接了“一带一路”沿线的合作项目。